分角色朗读不可滥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则成
摘要: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有被滥用和错用的倾向。它应该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在一定的指导下进行。并不是所有有对话的文本都是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从教学目标的落实上看,教师不能单纯考虑理念上的合理,更要注重实际效用。
关键词: 分角色朗读时机文本特点实际效用
近来听课,我注意到不少教师在教学有对话的文本时,都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诚然,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作为朗读形式中的一种,分角色朗读因其在朗读时所需要的对人物说话腔调和语气的恰切模仿,对对话双方情感和情绪的合理传达,以及对角色性格和性情的真实再现,能促使朗读者更加深入地品析文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它被教师所看重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在听课中还发现,有的教师对分角色朗读过于钟爱,对一些没有角色对话和虽有角色对话但并不适合分角色朗读的文本,也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也有的教师在安排分角色朗读时不看时机,不计需要,随意性较大。这些就是对分角色朗读的滥用和错用。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是对学生学习而言,也是对教师教学来说的。就教学来说,新课标告诉我们,方法是多样的,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需要”的文本表现形式里,“需要”的教学目标下,采用应该采用的方法。
分角色朗读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安排的。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朗读,学生在一定的文本阅读基础上,在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性格和情感,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教师对分角色朗读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指导之后,它才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更多的是用来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关系,展示人物心情和心理,再现文本表现的特定场景,揭示文本深刻的主旨。当然,分角色朗读也伴随着朗读者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在个人朗读理解之后的再提高和深化的过程。它应是较高层次上的文本阅读方式。那种在教学的初始阶段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初读感知,甚或来解决字音、提高阅读的熟练度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分角色朗读要根据文本的表现形式来安排。有些文本,像戏剧作品,它本身就是由对话组成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时代特点等主要是通过台词来表现,教师安排分角色朗读,就可以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文本,揣摩人物心理和情绪,体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感悟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然后以一定的声音形式再现出来,体现戏剧特有的表演性,这是非安排分角色朗读不可的。也有些作品,像写人记事的小说或散文,其中有人物对话的片段,如果人物的对话语言有着鲜明的思想或情绪对立,对对话双方的性格和性情都有着深刻的体现,内涵丰富,尽管有的对话文字可能不是很多,但却写得非常传神,而且作品就是把对话作为表现人物、表现主题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对话也应该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来品味和展示文本深刻的内涵。比如《荷花淀》、《老王》等,其中的对话就需要分角色进行朗读。但是,并不是有对话的文本都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有的文本中的对话并不具有现场对话的真实过程,只是对人物思想、主张的叙述性表达,所说的话篇幅较长,缺少对话双方应有的语气“对立”。比如《赤壁赋》,除了前面苏子的歌词,对话的主要过程只有主客之间一来一去的直接叙说,这样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并不比个人单独朗读更能体现人物的思想和情绪特点,反倒显得过于追求朗读形式。有的文本,对话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但是对话表达形式显得零散和多变,比如《最后的长春藤叶》,文中对对话的语言呈现既灵活又多样,对话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对话的语言和过程叙述的语言常常是彼此交织,这样的对话形式如果安排分角色朗读,是很难达到对内容表现的和谐流畅的。也有的文本,其中有人物的对话,但是语言呈现形式基本上只是一个人的话语,比如《秋声赋》,童子和欧阳子的对话分量严重不成比例,童子的话在欧阳子的话面前,从字数上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教师也去安排分角色朗读,那和个人朗读有什么区别呢?至于有的文本并没有直接的人物对话描写,只有对不同角色的形象表现,比如《海燕》,那就无法安排分角色朗读了。但是在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就有这样的安排。
需要澄清的是,有的教师对一些文本,比如诗歌和散文诗,安排男女学生进行交叉朗读,把这种形式也称为分角色朗读,实际上这只是男女声的轮读而已。
如果说是否安排分角色朗读需要看文本的呈现方式,那么,课堂教学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应是决定是否安排分角色朗读的重要依据。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二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其它朗读形式比较,分角色朗读更强调朗读者的积极参与和专注的投入,更需要朗读者彼此的密切配合和交流沟通,显然它也更加能够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新课程所提倡的“体验式”教学要求来说,分角色朗读恰恰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的教学理念。同时,它所具有的角色模拟特点和朗读者可能的灵活发挥,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现场调节作用。教师热衷于这样的朗读形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对分角色朗读出现了盲目安排的情况。特别在教学公开课和展示课上,出现了许多不需要的和不该有的分角色朗读。这些教师显然是把这样的分角色朗读也当成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实例,当成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的真实呈现,当成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手段。这些教师似乎是想通过这样的安排来展现他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显示他的课就是新课程的课。孰不知,如果教学形式不能很好地展现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不能恰切地反映教学需要,就不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也就很难达成。当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在被要求进行角色朗读时却一脸茫然,听到本该是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却读得七零八落,看到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该读哪些文字的时候,我们不会抱怨学生能力欠缺,却只会认为这是教师安排上出了问题。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下,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意义建构而得到的。鉴于此,教师教学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手段。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看,最能实现教学目标,体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手段才是合理的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必须考虑教学手段的实际效用。分角色朗读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只有我们在教学中深刻把握文本特点,认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所具有的功能,瞄准教学目标,考虑教学应达到的实效,机智灵活地运用新课程理念和倡导的方法,坚决杜绝不切实际的作秀行为,如此,我们的教学才是有用的、高效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