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传江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任务。今天的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今天的教育,应在各门学科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意识,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提高民族素质、开发中华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加强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一、以语言吸引人,创设真切的地理意境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而大部分知识是学生没有也不可能亲自经历的,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语言科学、准确、清晰,而且要灵活运用语言的艺术,如适当地加上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以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地理意境,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使学生听课时身临其境,听后心驰神往、回味无穷,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世界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内容时,教师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既简单又好记,重点也明确;又如教师可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述气温的日变化。这些趣味语言的运用,对地理课堂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仅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而且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以情感打动人,创设随处可成功的机会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为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春风雨露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因此,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学生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都应该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教师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以使他们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教师的关心的鼓励似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特别是对普通中学来说。可见,情感教育特别重要,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坚定的信念是胜利的保证,也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
  
  三、以科技辅助人,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对地理学科来讲,多媒体辅助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形象、生动、逼真、直观的特点。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使课堂素质教学达到更高境界,从而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
  随着家庭条件的日益富裕,家庭电脑的普及,因特网与校园网的并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利用越来越广,当务之急是制作出更加精美和有趣的地理教学软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有“学”、有“思”、有“乐”、有美的享受,有理想、思维的启迪,有知识的传播,有品德的熏陶,从而改变重“教”轻“学”、重“讲”轻“思”、重“灌”轻“趣”、重“知”轻“智”这种现象。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改变地球运动的条件:①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②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③黄赤交角为零。这样可让学生思考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想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不符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四、以实践锻炼人,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学生参与制作或社会实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学习生动活泼、自觉积极,富有创造性,有助于较好地解决课堂上难以克服的困难。从学生的年龄、认识特点来看,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好胜心、自我表现欲强,他们不愿处于被动地位,而是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因此,参与制作或社会实践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为此,教师可采取建立“简易地理仪器模型制作室”、安排适当的野外考察和通过对地理资料的收集等举措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潮流,重视智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表明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将创新教育渗透其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