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不断涌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被适时引入,在化解课堂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教学模式无论怎么改革,其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177-02
  1.引言
  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这大概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毕生都在回答的问题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涌现,从最初的无所适从(甚至有所抵制)到最终的运用自如,相信很多教师都经历过。但是,无论用什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向课堂45分鐘要效益,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地理课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在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上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讨。现将自己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作一阐述,以便和大家讨论交流。
  2.翻转课堂引领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湘教版地理八上《季风气候显著》翻转课堂引领课教学案例为例。
  2.1课前微视频——突破难点(教师预设)
  《季风气候显著》一节内容复杂抽象,不少教师一不小心,就会把本课上成一节高中地理课,重视理论和原理的分析和理解。虽然《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课非常具有难度,但笔者却通过制作微视频,巧妙化解了“季风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关系”这一难点。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先前的经验,另起炉灶,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微视频中结合生活常识,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依托建构主义理论,联系已学知识,把复杂抽象内容转变为可体验、可发现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所得去解决问题,初步显示了“翻转课堂”的威力。
  2.2 课前汇报——甄别难点(学生发现)
  课前汇报关于“季风”3个问题:①你都学到了什么?②你是怎么学的?③你还有什么疑惑?通过学生回答者3个问题,知识点的难易就显现出来,简单问题无需重复解释,这就节省了大量时间来来突破难点。假如没有课前汇报环节,教师可能不敢放手,对每个知识点都按部就班的的讲很长时间。接下来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基本都能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来点拨。
  2.3 课前检测——查漏补缺
  通过自测,使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常见考法和基本题型,并且是对以上环节的查漏补缺。做完,教师立即出示答案,学生用红笔订正错题,小组内相互请教,交流,并有专人记录错题。再一次分组汇报本组出现的错题,分析错因。使全班同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教师即时点评,点拨,规范答题语言。
  2.4 课后当堂测验——巩固提升
  紧承前一环节,本环节试题适当提高一点难度,因为课堂接近尾声,学生知识熟练程度和做题速度都有所提高。教师出示答案后,针对错题再一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点拨,给予规范完善。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证明,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前预习,重视学生活动,重视当堂训练。每节课教师都要提前精心制作微课和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实课堂中学生都积极主动,思维活跃,真正收获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果,实现了高效课堂。
  3.结束语
  每一次教改,都是当时最高效课堂之精华,后者必然取代前者成为经典。笔者认为无论怎么改,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地理课教学中,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养成了积极主动预习课程的习惯,对地理越来越感兴趣了,享受着“征服”一个个难题的快乐,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渐入佳境。
  作者简介:
  陈晓芬(1978-),女,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从事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