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希斌

  摘要: 选择题是历年高考政治学科必考题型,分值可以说几乎占到半壁江山。因此,解答好选择题对提高政治考试成绩至关重要。选择题一般包括题干和题肢两部分,只要学生坚持二者有机结合,把握好选择题的类型特点和规律,遵循正确的解题步骤,特别是做好“四审”,就一定会得心应手,取得成功。
  关键词: 高中政治选择题 解题 “四审”
  
  选择题是政治考试的一种重要题型,分值一般占到卷面总分的一半左右。因此,答好选择题是提高政治学科考试成绩的一个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答好选择题呢?
  解答高中政治选择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果基本的概念、原理模糊不清,正确答题就无从说起。最关键的步骤是审题,审题最主要的是要做好“四审”,即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肢、审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审”之间联系密切,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思路性错误、知识性错误、理解性错误或逻辑性错误,都会给解题带来巨大的障碍。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做好“四审”。
  
  一、审题型
  
  首先,学生要确定题型: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不定项选择题,特别要注意在不定项选择题中的单项选择题。选择题因题型要求不同,取舍就各异。其次,学生要确定好思维方向。明确哪些是正向选择题,哪些是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正确的选项不能入选。从内容要求来看,学生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种类型选择题:
  1.表述型选择题。表述类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且使用较多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意在几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它的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表述题题干中常用“表现在”、“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问句。由于表述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基本上着眼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因此学生必须对课本知识点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2.最佳型选择题。最佳型选择题就是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其他选项符合或基本符合,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它的最大特点是选项内容与题干要求之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它的另一特点是在题干的问句中常常有“最”、“主要”、“根本”、“全面”、“决定性”或是“最主要”、“最突出”、“比较全面”等限定条件。最佳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比较、概括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解答好最佳型选择题必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并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揭示其本质。解答最佳型选择题,主要就是抓中心,即通过概括题干的中心,来提炼题目的主题与指向。
  3.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形式是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用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
  
  二、审题干
  
  审题干就是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规定性,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如何确定题干的规定性呢?学生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绝大部分选择题的题干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学生必须读懂、弄通。同时,学生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用“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多种规定性语句来限定答题的思路。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是“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文化生活”,或是“哲学范畴”;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方面的知识”内容。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等。在审题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这是理解题意的关键。学生只有平时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在做题时思路才能迅速地进入试题中去。
  第二,长题干要读短――概括大意,短题干要读长――精析内涵。学生只有深刻、准确地把握题干,才能在选择题选项中不被迷惑,才能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不迷失方向,面对有限的信息做到从容不迫。
  
  三、审题肢
  
  学生要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学生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第四,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四、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
  
  学生要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同时,学生要准确把握好题干和题肢的联系,需要着重抓住设问中的引导词。所谓“引导词”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决定着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组成部分,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说明”、“由此可见”、“因此”、“根本原因”、“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学生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也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度。学生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学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答非所问。一般来讲,只要选不应该选的选项,都是答非所问。容易导致选择失误的是这样一种情况:题肢本身正确,但不是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审题是不是认真。
  2.以错对错。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某个荒谬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肢也应选。这一类题目虽不多,但也应引起重视。
  3.偷梁换柱。已有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查学生对概念或原理的内涵与外延把握得是否正确。
  其它还有如“声东击西”――设问和题干的材料设计几乎没有关系,题肢只与设问有关。“正话反说”――通常题目考查正确的认识,但这里问你错误的看法。
  当然,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也不外乎三部分:识记、理解、运用。近年的考试中理解、运用的比重增加,很少看到单纯考查识记的题型,识记已经渗入了理解和运用中。学生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要运用已用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可见,选择题也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想解答好选择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因为,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选择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否则“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只要勤学巧练,一定会不断提高政治选择题的得分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