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昱霏
摘要: 钢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为出色的演奏家,而是通过钢琴学习开发智力、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本文作者怀着对幼儿钢琴教育的热爱,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阐述对幼儿钢琴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幼儿钢琴教学学习兴趣激励式教学主动探究艺术表现力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以其独有的声音魅力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进步,钢琴走进了幼儿园,走进了普通人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钢琴对幼儿进行早期的音乐教育。通过钢琴的学习,幼儿能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下面笔者便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启蒙阶段的幼儿钢琴教学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和发展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钢琴的练习枯燥繁重。因此,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培养其学习兴趣比培养其纯技术能力更重要。
在音乐上真正具有天赋的儿童是为数不多的,可是几乎所有的儿童对音乐都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如:婴儿听到音乐,会手舞足蹈;听着妈妈哼的摇篮曲会香甜入梦。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有表达的“机会”,儿童会尽力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在钢琴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启发幼儿的音乐兴趣,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有耐心并给予足够的鼓励,利用钢琴优美的声音特点吸引幼儿,以稳定其兴趣。在留钢琴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适当降低难度,选择适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有趣味性的教材,以避免出现因教材过于枯燥乏味而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这样有利于幼儿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琴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启发他们的钢琴学习,即教学语言儿童化。
二、幼儿钢琴学习的激励式教学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在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艺术才能时,不应操之过急,打乱了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会使孩子永远失去某种艺术能力发展的可能”。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采取激励式的教学方式远比说教要有效得多,是促使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幼儿对教师给予的评价是十分看重的。他们或许常常忽视平日的练琴过程和结果,却期望在回课的时候,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非常小心,因为稍稍不注意,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钢琴学习的持续性。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幼儿的弹奏中寻找优点,让评价在批评与鼓励中有效地展开,设法为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而不是尖锐的批评或者体罚。一味的批评与体罚会使儿童在心理上十分失落,在绝境中挣扎,对下一周的练琴效率的提升不利。
以激励为主、教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促使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钢琴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儿童钢琴演奏评价的虚实结合,是以激励为目标,注重过程的质化评价,这是一位优秀的幼儿钢琴教师应所必备的。
三、调动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效果比教师和家长逼着去学习的效果要好上数倍。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以调动多种感官探究为主要方法的教学模式远远胜于“简单说教”加“回家自己练”的教学模式。因为幼儿的感性认知水平是优先发展的,所以我们可以从培养音乐听觉、音乐视觉、音乐触觉和音乐记忆等四方面入手。
1.音乐听觉
培养音乐听觉的关键是用良好的示范弹奏和适宜的纪律约束激起儿童的有意注意,并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启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形象联想,这是培养良好音乐听觉的必要手段。
2.音乐视觉的培养与发展
钢琴课学习过程的视觉意义多在读谱和观察示范演奏中体现。
(1)读谱。许多幼儿弹琴因不熟练而间断,这是表达乐曲的最大障碍。而幼儿弹奏间断的原因不单单是练习不够,很多是由于读谱水平的限制和无谱背奏的失误所造成的。在初学阶段,幼儿识谱的基本功还没有形成,因此,培养幼儿手指触摸感是十分重要的,手指的运动不能仅依赖于视觉的控制,这样会促使他们读谱的水平也会大大提高。
(2)示范演奏的视觉意义。教师的示范演奏,除了可以训练听力以外,还具有肢体语言表现的意义。幼儿钢琴弹奏的肢体表达,大多是靠模仿教师的弹奏来进行的。通过观察和模仿所获得的肢体语言,是其日后表达钢琴旋律的轻重缓急等内涵的必要基础。
3.键盘触觉的培养
音的准确度、清晰度,音色的质感等要靠手指的触键感觉来表达。幼儿学琴初期,触键难免生硬,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手臂的放松和手指的独立,即松而不懈、坚而不僵的触键方法,这样弹奏出的声音自然而圆润。
4.音乐记忆力的培养和发展
音乐的记忆水平会直接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在幼儿学习初级演奏阶段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其音乐的记忆能力。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有意识地记忆乐谱,强化旋律的记忆。幼儿早期的音乐记忆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对钢琴学习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四、幼儿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
“演奏者在进入传神境界时,实际上是经历一番与作曲家的内心对话。演奏家在精心揣摩作曲家是如何作出这首曲子来的;他的心境,他的语气,他的本性,他的蕴藏于音乐之后的精神”。这是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写到的“神”境和“通一”之说。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把这种理念贯穿其教学的始终,启迪其灵性,开发其艺术创造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在学习钢琴作品时,他的理解虽然是有限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是日后让他在钢琴演奏中进入“神境”达到“通一”的必不可少的准备。让幼儿在音乐中通过听觉和感觉来想象音符描述的情景,可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形成音乐的美感体验。启迪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进行:
1.情景描述
教师对旋律的情景进行描述,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演奏之前对全曲有简单初步的理解。
2.精彩范奏
教师的示范对幼儿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演对乐曲有进一步的感知,并形成最初的演奏印象,从而就会模仿教师的表演进行演奏。当幼儿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时,钢琴启蒙教育初期的效果便会彰显出来,为其日后演奏风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观摩表演
在幼儿学习一个阶段以后,教师可以安排不同年龄段的琴童在一起举行一场阶段性观摩音乐会,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在观摩优秀琴童的表演后,幼儿会产生有效的动力,这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结语
钢琴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弹奏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幼儿的钢琴学习首要的目的是培养情操、启迪灵性、发展美感、提升境界。教师只有选择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手法,才能彰显钢琴教育的琴人合一、大道自然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阿列克塞耶夫.钢琴演奏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