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彩云
摘要: 本文从“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全新的教学方法教授新教材”、“统一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更新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目标实现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的课题摆到了教师面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高考为核心,一切围绕着高考转,年年喊教学改革,但大部分都仅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和历史教学的研究,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如何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一、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全新的教学方法教授新教材
在新课改之后,大部分中学都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索,很多学校与专家都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新鲜的教学理念给历史课堂带来了空前活跃的气氛。要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旧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参与教学。
2.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对于学生来说,探究是手段、是途径,而不是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要把科学领域的探究活动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解决科研课题的探索过程理解概念,形成认识,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形式不只是探究教学法,还有讨论法、讲述法、情境重现法、辩论会法等。历史教师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笔者尝试过很多方法,其中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就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3.除课堂教学要改革外,还要开展历史课外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学生带进历史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活动来模拟历史,也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小戏剧,再现历史场景。对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做得相当出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详细信息,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历史作业。只要教师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增强。
二、统一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其他二维目标实现的载体,但不能唯知识。“过程与方法”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相互之间关系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方法。落实的应该是一种发展性、发散性的学习方式。“过程与方法”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认识历史的方式、途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讨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历史的知识情境中感受历史,形成自己的态度、认识和价值观的过程。
三维目标统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互相渗透、交织,又各有特点。每节课的内容不同,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可能体现着目标的三个维度,但又各有侧重,渐次累加,便构成全课的目标。三维目标的实现过程有如引导学生剥笋、品笋的过程:教师根据新的课程观,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整合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层层剥掉笋衣――从各类资源、素材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探究、比较、讨论、交流、综合归纳,理解相关知识;剥掉笋衣之后品笋――形成结论和认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启思维,品味历史的智慧,从中感受、体验知识的内涵。
在教师引导、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了解、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情境中感悟、体会,形成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三、更新评价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学习评价必须以此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和口试,在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教师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在“评价建议”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包括历史习作、历史调查、历史制作和历史考试等。
由于高考等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识,不能提高能力。
在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否则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将流于形式,所以教师要更新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个结合”的评价方式,即结果与过程的结合、多种评价手段的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可见,如何“以学论教”,即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逐步构建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也是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们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反过来,又很好地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同时,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评价还不能脱离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经验和立场,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要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桂芳.面对新课改,你该怎么做[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
[2]王芳.对“过程与方法”的一点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