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环节指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明确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并能根据培养要求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每位教师需要提高的基本教学技能是设计每一堂课紧凑合理的教学环节来达成课程目标。本文通过记录分析一节视频阅读课“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的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情况、具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来分析各个教学环节指向课程目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合理性并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教学环节;课堂观察;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思考,积累经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崔允漷教授的LICC课堂观察范式,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阅读课的典型教学环节来设计观察量表,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环节指向课程目标的合理性。
  二、观察课例教材分析
  本文所观察的课例为高二年级外研版必修2 Module1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这一模块的阅读课。本模块以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为话题,旨在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才能获得健康和保持健康等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量表
  本节课的观察量表如上图1所示。如前所述,本堂课为一节阅读课,因量表分析设计都是围绕英语阅读课的相关理论展开。
  四、课堂实录文本分析
  (一)导入
  课堂实况: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提问,利用图片进行导入。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谚语。
  分析:教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先在ppt上呈现一张图片指导学生说出图片上面的单词,这些单词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这张图片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图式。
  (二)读前活动(Pre-reading)
  1.预测。课堂实况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第一篇阅读的读前预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说出一些描述Zhou Kai的形容词。课堂实况2:教师在第二篇阅读开始前,采取相同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与主题相关情境的预测活动。
  分析:读前具有“导入”特征,在第二篇阅读的预测环节中,教师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完成与主题相关情境的预测活动。阅读过程不只对书面文字逐字、逐句的处理过程,而是一种主动“预测——证实”的过程。在预测技巧的训练中,应重视文章的题目。
  2.扫读。课堂实况:教师发布指令,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并核对预测答案。
  分析:读前环节的“扫读”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扫读”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中认知策略的指导。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教学环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三)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1.问题情景。课堂实况: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篇阅读材料(Zhou Kai1)。
  分析:该环节是第一篇阅读的读中创设问题情境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与补充。为了使学生更容易作答,教师将题目范围限定,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深度阅读。课堂实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构建思维导图。
  分析:这是阅读二读中环节的“深度阅读”部分。该环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教师构建Mind-map(思维导图),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但是,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读后活动(Post-reading)
  1.课文朗读。课堂实况:学生大声朗读第二篇课文。
  分析:朗读是习得语言的传统方法。朗读在话语理解方面还具有默读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是合理的。该环节指向课程目标中的语言能力。
  2.语法讲解。课堂实况:教师在ppt上呈现as的四种含义,并给出四个例句供学生学习。
  分析:该环节是读后活动中的语法讲解。教学环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说出四个句子中“as”的含义。阅读教学需要语法知识来辅助理解文本。
  3.总结课文。课堂实况:教师总结课文,用ppt来呈现教学内容框架图,直接出现答案,学生集体作答。
  分析:该环节教师总结课文,学生集体作答。此环节中,教师边提问边直接在ppt上出现答案,视频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功利的做法,并未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习过程的损失,该环节并未能指向课程目标中的任何内容。
  4.写作
  (1)写作中。课堂实况: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巡视教室进行个别指导。
  分析:教师发布指令,学生完成写作。教师在学生写前给出提示来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思路。该环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写作后
  ①同伴互评。课堂实况:学生行为:相互交换作文,进行批阅;教师行为:继续绕道查看学生批阅情况。
  分析:该环节是写作后的学生互评活动。教师发布指令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同伴批阅(peer-editing)活动。该环节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②作文展示。课堂实况:教师先后用叫3名女同学,1名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文,即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作文。
  分析:该环节是写作后的作文展示活动。其中几位学生的作文有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此环节教师只是在学生读完作文后,给予 “very good”的评价。教师未能给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这是不合理的。
  五、总结与建议
  1.增强交际意识,培养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合并为“语言能力”,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
  2.搭建脚手支架,发展思维品质。教师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进而搭建支架指导学生学习。
  3.认同优秀文化,形成文化意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适时引入文化相关背景材料介绍,使英语阅读课堂更加丰富和生动。语言是文化有效的载体,它与特定的文化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教师是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文化引入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5.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83.
  作者简介:张晓霞(1992-),女,山西朔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硕士,学科教學(英语)硕士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5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