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文化迁移现象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强珍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文化迁移现象。作者以其所在院校开展的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培训为背景,收集了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口语表达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找出了该校大学生口语表达中隐含的文化迁移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大学英语文化迁移口语表达
  
  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学到一门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它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却与需要相差甚远。邵永真教授1998年在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时所作的调查认为: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当然影响口语表达的因素有很多,笔者主要探讨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文化迁移现象,并探究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
  
  1.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即指由于交际一方或双方对于另一方的文化传统缺乏了解或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出现了文化迁移现象。本文讨论的是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即语言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地遵循母语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说话习惯,并借此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现象。
  
  2.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文化迁移现象
  
  笔者结合本校开展的大学生英语技能培训活动,收集了一百多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资料,对其中所犯错误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大多数错误都可归为文化迁移现象。现主要从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说话习惯方面的迁移现象作一分析。
  
  2.1母语思维方式的迁移。
  中国大学生由于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出现了汉语语言思维模式的负迁移现象。笔者从本次收集的口语资料中发现,98%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具体表现为词汇选用和句式结构运用两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1)对词语使用的干扰。
  中国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倾向于先在脑海中用汉语组织然后再翻译成英语。这样,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词汇的使用域问题,从而出现词汇运用不恰当的现象[3]。如:“小公司可以从利率提高中受益。”学生说成:Little companies can benefit from the rise of interest rate.这是因为他们混淆了little和small这两个词的适用范围。另外,汉民族的形象思维使得汉语偏重用直观、动态的动词,而英美民族的抽象思维则使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名词和代词而少用动词,如:“他骑车来此。”句中有两个动词:“骑(ride)”与“来(come)”。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学生易将之说成:He rode a bicycle to come here.但正确的说法应是:He came here by bike.[3]
  (2)对句式结构的干扰。
  如表达“教室里有些学生”,学生说成:The classroom has some students.而正确说法是:There are som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这主要是因为汉民族习惯于整体思维,在表达时间、地理位置、介绍人物身份等时,常常先整体后局部,以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而具有解析式(抽象)思维的英美民族则是相反的排列[5]。
  
  2.2母语的文化传统、说话习惯迁移。
  这部分讨论分为两方面,即母语的语音语调迁移和生活习惯或生活用语迁移。
  2.2.1母语语音语调迁移
  对本次测试中的120个学生的口头录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语音语调较标准的仅占3%,大部分学生英语语音语调方面存在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有一定的共性,具体表现如下:
  仔细聆听口语表达录音资料发现以下音素迁移现象:(1)学生受汉语拼音的影响,往往错把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音当作英语语音体系中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相似或比较接近的音素。例如[i],[u]。(2)一些来自南方的学生由于方言的影响发[r]音和字母组合sh的音很困难,如,把read说成lead,把sheep(绵羊)说成seep。(3)一些学生上大学前所受的语音教育不理想,例如往往混淆[v]音和[w]音或[l]和[n]音,并且难以纠正[1],如:把like说成nike,把video说成wideo等。
  本次测试中发现学生的语调都不够地道,如果对方言比较熟悉的话,大到可以区分讲英语的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小到可以区分讲英语的人具体来自哪个县市区。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第一,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单词的重音,从而影响语调。常见的有两种情况:(1)重音前移。学生受英语双音节词的重音一般落在第一个音节上,这一重音规律的影响,倾向于重读每一个双音节词中的第一个音节。例如:obey,idea,machine等。(2)重音后移。学生受汉语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重音规律(一般不重读第一个音节)的影响,不习惯重读英语中三个音节或多音节词中的第一个音节,适应不了多音节词中第一个音节重读,其它音节连续不重读的读音模式[1]。如,重音由第一个音节移至第二个音节,例exercise,industry,bankruptcy,estimate等。第二,母语的语调影响。汉语的语调不像英语的语调那样起伏自由,并且起伏大。学生由于受到本族语根深蒂固的语调影响总是倾向于用汉语的四声去读英语单词,使每个单词具有了汉语声调。第三,英汉语语流中音节和音节之间的衔接方式差异。英语的语流属于连奏音(legato),汉语的语流近似断奏音(staccato)。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觉,即每个英语单词,每个英语音节都读得非常清楚才放心,因而学生说出的英文句子表现为一字一顿,没有抑扬顿挫感[2]。
  2.2.2母语生活习惯或生活用语迁移
  笔者对所收集的口语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大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总是会体现出自己本国的日常生活习惯或生活用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称谓语。中国大学生上课前总是要向老师问好,可是他们总是习惯于说成“Good morning,teacher.”或者“Good afternoon,teacher.”。而事实上,在英语国家一般不用teacher来称呼老师,所以这只是学生们把汉语习惯说法强加在英语的称谓语中。
  (2)告别语。英美人较常用祝愿对方早日康复为告辞语,如“Hope your cold gets better soon.”等。如果中国人对英国病人说“Drink plenty of water and put on more clothes.”就会引起病人的反感和不悦[6]。
  (3)恭维语。学生的口语资料中有这样一段对话:What a beautiful dress you are wearing!Where?Where?很明显,这是汉语的文化规约和习俗造成的迁移。在英美文化中赞美人们的容貌、服饰、发型、言谈举止、素质修养等被视为礼貌之举,常常赢得对方的欢心和喜爱,特别是女性。如“How charming you are tonight!”等颇受女性的欢迎,所以回答应是:Thank you.
  (4)致谢语。中国人对于英美人的赞扬或帮助听之任之,不置可否,但是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人,中国人又常常夸大自己的感谢,以示尊敬。如:I’m sorry to have wasted a lot of your time.这让英美人听起来摸不着头脑,因为这种致谢在英美文化中是一句地道的赔礼道歉之言。
  
  3.结语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发现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思维、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文化知识的差异对提高口语能力非常重要。汉英文化迁移在交际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表现,它们无时不在影响人们的交际成效,特别是人们交际中的障碍,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口语表达中的文化迁移现象,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养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思维方式,按照西方人的文化结构进行语言交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凯.英语语音语调学习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3),VOL21.
  [2]王艳宇.英汉声调语调比较研究[J].昌雄师专学报,2001.8,VOL20,(4).
  [3]杨朝燕.汉译英中汉语思维模式的负迁移[J].理工高教研究,2002.10,VOL21,(5).
  [4]刘爱真.文化思维模式的宏观剖析与英语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2001,(1):45-48
  [5]刘芳.英语表达汉语特殊句式造成的学习困扰和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6]谭玉萍.汉英交际中的文化迁移[J].山东大学学报,2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