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緊密,英语成了我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因此人们对英语口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两个多月的实习实践,发现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存在严重的问题实在让人担忧,因此发现影响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因素和找到一定的对策成了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影响 中学生 英语口语 因素 对策
一、影响中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
教师作为口语教学中的导演,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俗话说:“要教学生一滴水,则你必须有一桶水。”在口语教学中也不例外。如果要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教师则应该从各个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些老师的口语语音都带有很重的地方口音,这就势必会影响到教学。
(二)教学条件的落后
教学、电视广播、远程教学等已成为现代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外语教学更是如此。通过观看英语情景短片,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网络可以模拟地道的英语;通过观看外国风情片,学生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但是有些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师授徒受”,这对英语学习,尤其对英语教学极为不利。
(三)环境因素的制约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言环境对英语口语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土地上,我们不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我们不用英语去问路,不用英语去买早餐,不用英语去和别人讨价还价。因此,在课外因为没有人说英语,我们的学生就自然不会锻炼自己的口语甚至有人会认为说英语是在浪费自己和别人交流的时间。他们当然就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语法和单词上。这样就会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哑巴”英语,只会做题,不会说出来。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策略
(一)改善学习条件
其实政府每年已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付出了不少,但是从上到下分到同学们身上的就少之又少了。为了让每一个中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都能享受到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帮助他们,为同学们配置一些学习英语口语应该有的工具,让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如学习英语口语所需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图书、音像、教具等。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因为现在社会已经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更好更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视广播、远程教学等。一堂干巴巴的课,老师不停地讲不停地写,学生不敢走神的听不停的记,怎么能比得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快乐中学习的教学效果好呢?
(二)转变教师角色,教会学生如何去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生活中,应该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三)培养学生兴趣,创造学习环境
双赢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对传统型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上着手,如英文游戏、电影、歌曲、创设情景等,在课堂上通过各种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感觉到乐趣,爱上学习英语。
(四)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语言交流机会
情景对话是人们在特定情景中交流思想的一种言语行动。教材中有许多的话题。如购物,打电话,看病,问路等。上课时,如果让学生单纯模仿或机械背诵,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要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功能项目让学生自编对话并表演,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很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例如:牛津英语7A Unit3的课文,介绍关于万圣节(Halloween)的事,。学生表演的The game called “trick or treat”惟妙惟肖 引人入胜,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现在社会在发展,我们也要进步,尽量减少与世界的差距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赶上或是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就要先从别国的文化入门,了解文化是通过语言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好英语学好英语口语。不管是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还是在其他语言的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会影响我们继续学习下去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 http://www.tcsxyz.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5
[2 ] http://sanpistudents.bokee.com/6603962.html
[3 ]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 朱新春等 1994年1月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7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