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舞龙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艳 龚子飞

  摘 要: 舞龙运动集健体强身、娱乐观赏性于一体。本文追溯了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探讨分析了我国舞龙运动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丰富的社会价值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以此唤起人们对舞龙运动的关注、理解和支持,继而提出了发展舞龙运动的思路与对策,为舞龙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舞龙运动 现状 发展对策
  
  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不断的发展,它逐渐具有鲜明的体育运动特色,成为构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既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体育健身娱乐良好手段之一的舞龙运动,对于实现全民健身战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舞龙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舞龙运动的思路与对策,为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舞龙运动的历史
  
  1.1龙的出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对“龙”崇拜的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观念上的、文化心态上的龙。这种龙实际上并不存在。南方的越人自认是大禹的子孙,渔猎为生,“断发纹身,以象龙子”。楚人则是另一以龙为图腾的部族。人们开始只是对龙图腾崇拜,久而久之,龙就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变成能大能小、呼风唤雨、变化无穷的神。龙越是神化,它的应用范围也就变得越广。皇帝称儿子为“龙种”,老百姓认为龙是吉祥的化身。最终在蛇图腾特征的基础上,龙经过若干年的演变,形成了“鹿角、虾目、狗鼻、牛嘴、狮髻、鱼鳞、蛇身、鱼尾、鸡脚”的样子[1],也就是现在龙的形态。
  1.2舞龙运动的出现。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龙看作神灵、吉祥的化身。初期的舞龙运动,为的是祈求上天保佑,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逢喜庆节日、求雨祈福等习俗活动都有舞龙的习惯。先秦时期就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形式上也很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舞龙前要举行祭祀,不同日子,用不同的人,舞不同的龙。汉代人早春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后来人们为欢庆丰收、节日庆典也舞龙庆贺。”而后又融入戏曲之中,如汉代的“鱼龙蔓延”。据《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蔓延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东汉张衡《西京赋》、李尤《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蔓延”的生动描述[2]。“鱼龙蔓延”作为大型歌舞从汉到唐,延续了七八百年时间,而后整体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部分节目。民间的舞龙、舞狮等,可视为“鱼龙蔓延”的传承和演变。
  
  2.舞龙运动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2.1舞龙运动的民间性、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
  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各族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政府的民族文化政策鼓舞下,曾一度被遗忘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活跃起来,舞龙运动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舞龙运动由于具有活动民间性、组织的自发性、目的的娱乐性和动作的随意性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经过几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的洗礼和发展,形式种类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舞龙常见的有灯龙、火龙、伞龙、布龙、稻草龙、百叶龙、板凳龙、段龙、三人龙等[3]。如:陕西汉中的板凳龙,湖南湘西的稻草龙,广州佛山的伞龙,都没有统一的器械和规范的动作。
  2.2舞龙运动逐步规范,但程度不够。
  舞龙运动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使其在民间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民族教育、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龙狮协会”、“国际龙狮总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舞龙运动的发展,该项运动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竞技化的道路。目前我国所举行的舞龙常规赛事主要有邀请赛、锦标赛、精英赛和各级农运会的舞龙比赛等,赛事少,赛次单一,参赛人数少,年龄层次少,且受性别限制,与《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2.3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近些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带领下,全国已进行了几期舞龙运动的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学习。江泽民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要把我国一流大学办成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后,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了首届高校培训班,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为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培养了骨干人才,使得这项具有悠久中国文化历史的传统运动项目,通过一批批高素质学子的演绎而发扬光大。此后,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规范化运作的龙狮运动俱乐部于2002年7月8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并在继后的一些重大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对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然而,这样的俱乐部至今为数太少,且由于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没能在全国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2.4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发展不均衡。
  目前,我国各地舞龙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各地间的各种级别的比赛,各种规格的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不断增多,运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竞赛规则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各民族人口分布不均衡等诸多原因,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好,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比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地区发展好,南方比北方发展好。
  
  3.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
  
  3.1改革竞赛制度,提高竞技水平。
  “竞赛制度”是检验运动水平高低的标尺,也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催化剂,只有适宜的竞赛制度才能促使竞赛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现有舞龙运动的竞赛形式组别较为单一,因此,可以考虑增加竞赛组别。如:男子组、女子组、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业余组、儿童组等,使更多人有机会参加规范的竞技比赛,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可在各级民运会、全运会、大运会、中学生运动会中增设舞龙项目,改变过去民族体育仅设武术一项的局面,使舞龙运动能在竞赛杠杆的推动下,不断提高普及程度和运动技能水平。
  3.2国家增大投入,加强训练基地建设。
  随着舞龙运动的不断推广,国际、国内各级赛事不断增多,竞争必将会越来越激烈。仅在赛前匆匆应急地抓一阵,没有制度化的训练作保证,将很难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虽然2003年2月广东南海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中国龙狮协会授予“中国龙狮运动训练基地”称号,但像这样的基地在我国数量不多,层次结构不完善,不能形成很好的竞争机制。建议在各地分别建立训练基地,并合理分布,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施目标管理,经费直接与成绩挂钩。这样将会更好地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
  3.3突出重点,推进舞龙运动广泛进入学校。
  舞龙运动不仅有很明显的娱乐性、健身性,更具有民族教育性。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在学校广泛开展舞龙运动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可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强感。同时,这也是热爱生活,团结进取,勇于竞争精神的一种深化教育。如果能将舞龙运动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出许多舞龙运动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在当今灵活的就业体系下奔赴全国各地,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将舞龙运动带到全国各地,舞龙运动就能在各民族人民中得到较好的开展。同时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对培养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4]。虽然现在我国部分高校已成立了舞龙俱乐部,且有了自己的龙队(如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并把舞龙运动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但这样的高校不多,中、小学更是少之又少。

  3.4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逐步进入社区。
  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活跃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很多社区都自发成立了自己的龙队,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舞龙的了解程度与社区人们对舞龙运动的热爱程度极不平衡、不相称。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社区中没有舞龙运动专业水平较高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我们不仅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舞龙运动的专业人才进入各种基地学校,而且要培养更多的社区舞龙指导员进入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城市、农村增加一道绚丽多彩且充满喜庆的独特景观。
  3.5依托社会力量,开拓舞龙运动市场。
  现有的舞龙队伍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非常有限。通常是在比赛前投入一些,用于训练与比赛的支出。由于训练经费不足,队伍难以扩大,队员正常训练难以保证,设备难以更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投入舞龙运动的经费比重将会逐年下降,但由于社会财富的迅速膨胀和国民对舞龙运动认可程度的提高,社会赞助将成为舞龙运动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例如: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龙队就将冠名权给了一家建筑企业。这样,企业给舞龙运动提供了经费的保障,舞龙运动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还可以开发经营相关产业。如:出售舞龙运动的器材,培训舞龙教练,进行各种商业化的表演等,都可以为舞龙运动带来一定得经济来源。这样,将队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地分开,可以增强队伍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要求。
  3.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度。
  英美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视媒体是体育产业发展绝不可少的市场合作伙伴。我国舞龙运动的迅速发展同样需要新闻媒体的介入,以宣传为导向,全面、多方位地宣传舞龙运动。同时,也要像太极、瑜伽、木兰拳等体育运动一样有书、教学片,使其成为大众参与的热点。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为舞龙运动奠定物质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人群了解舞龙运动,并投入到舞龙运动中来。
  
  4.结语
  
  现阶段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形势很好,但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舞龙运动,首先,要改革竞赛制度,提高竞技水平。其次,应建立舞龙运动基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再次,应将舞龙运动推广进学校,依托学校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走进社会。最后,应通过社会力量开拓舞龙运动的市场,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对舞龙运动的投入和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舞龙运动科学、有序地发展,开创舞龙运动发展的新高潮,达到推动全民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全伟,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4).
  [2]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
  [3]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7).
  [4]洪熊.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