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巧云

  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大胆实践,掀起了教学改革的高潮,使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许多方面也发生着转变。我认为要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取得成功,以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二个问题。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教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搞活动――做游戏、搞表演。虽然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出现这样的偏颇,不能不说是矫枉过正,事与愿违。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
  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有其独特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换言之,也就是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形成我们所谓的语言能力。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其严密的语音规则和语法体系,这就是其学科本质。英语有大量的词汇、复杂的语言规则和时态变化,如果我们没有弄懂这些,要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一篇符合文法的文章,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强调能力,但更要注重基础。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虽然我国现在正式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但由于合格的师资不足,资金不到位、配套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等原因,小学英语课在许多学校可谓形同虚设,名不符实;英语课不是让学生上自习就是被其它课挤占。即使有教师上,也由于考核不到位、教师责任心不强、班级过大等原因,教学效果极差。所以说初中英语基本上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过分地强调学生听说能力,则违背了英语学习的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那种完全以听说能力代替所谓的语言能力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
  
  二、听读与说写
  
  1.听、说、读、写相辅相承;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一些教师却片面理解这一观念,认为初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抓听说。其负面影响就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就是英语学得好,其实则不然。许多英语教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
  2.缺乏语言环境,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
  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缺乏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那样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相反,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加强读写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笔头训练,如造句、翻译、作文等,教学效果定然更佳。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其学习和运用的机会是英语无法比拟的,可即便是语文的教学不也是听、说、读、写并重且课堂教学以读写为主吗?即使在中小学语文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抄写生字生词、组词造句、朗读背诵、作文等哪一项又曾放松呢?
  英语在我国缺乏真正的听说环境,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口语,并能比较流利地交流,也会因为生活中缺乏应用的机会和环境,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造成的锻炼机会缺少而钝化。当然,这种能力也可能因为大量的课堂操练而得到巩固和提高,但师生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却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因此而削弱了应有的笔头能力。这也正是目前我们许多老师对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顾虑重重的症结所在,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3.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重要的,即使对于从事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更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再者,就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输入(听、读)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可有产生出理想的输出(即语言的说、写等产出性技能)。而读与听相比,则更加灵活、方便。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的课外阅读量为15万字。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4.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
  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听说备受关注,读写却有被忽略的危险。一些人认为交际能力就是简单的听和说,听说能力较弱,交际能力就较弱,但实际上,我们写信、发E-mail,难道不是交际吗?我们读书看报,不也是与作者交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交际能力局限于听说,甚至仅仅是读的能力。交际能力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能阅读英文报刊、书籍,能写像样的文章,能把中国文化中精髓的东西翻译成英语,把它介绍给西方,再把西方好的东西用笔头介绍给中国,这难道不也是交际吗?这应该说是更高层面的交际,是更有影响的交际。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就算是具备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是极其肤浅的认识(杨治中,2004),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写”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它注重培养中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