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物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再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建清

  摘 要: 本文就物理教师如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进行再认识和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 物理 探究式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
  
  一、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意义
  
  1.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物理课程的性质作了正确的定位,其中提出: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标准》中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如下:
  
  从《标准》对物理教学的要求中不难看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重要。
  2.探究学习是以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的一种学习方式。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1)人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是完善人、发展人;(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性发展的决定因素;(3)主体教育的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从而造就具有主体性的社会成员。说到底是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学习背景,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一,学习是一个主动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其二,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一个同化和重组的过程,把学习对象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时,原有认知结构就进行分化、异动、重组,使之与新的学习内容相适应。
  3.根据探究学习基本理论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收集、处理能力;学习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4.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意义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转化,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具体操作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探究学习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进行过程的不同部分。
  探究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题),情境创设可从生产、生活科技等现象,演示实验,故事报道等入手,或激起疑问,或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探究的动力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敏感和丰富的联想与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争辩,所以好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自己发现或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猜想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进行的,而不是凭空瞎猜。但教师在这里不必追求严密的逻辑性,要鼓励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要渗透科学研究的策略、方法。先从宏观上提出总体思路,设计总体方案,再对每个局部进行微观设计,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活化重组,有机组合,形成相互联系的知织结构,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向能力转化。设计方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利契机,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把思维过程暴露出来,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也可以站在学生的思维层次上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指向,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要注意的是方案设计不仅仅为解决问题,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整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方案可能并不完善,可留待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修正、完善。对开始阶段或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提供一些方案供学生选择以降低台阶。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
  方案出来后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查找资料等活动来实施方案。有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方案不合理或不完善,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修改。这里要注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熏陶,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科学修养。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渗透科学思想方法,诱发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在实验现象和结论间架起思维的桥梁。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吸收别人的思想,因为独立思考和互相协作同样重要。
  5.反思,应用,迁移。
  反思探究过程,梳理思维线索,可使学生的认识深刻化、理性化,也能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反思、总结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喜悦,这也是学生再探究的动力来源。在应用中巩固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知,一方面要巩固新知、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
  探究教学特别要注意的是情景、留白和反思,探究强调体验,没有情景就没有体验,情景也是猜想的依据;留白就是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要有思考的余地;要重视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