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进行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琴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无论是数学的产生还是发展,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内容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下面就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拓宽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空间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单纯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经过重组的教材由于具有开发性和弹性,给予教材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能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蕴含着学习资源的广阔空间,需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从中亲自去感知食品的重量,就可以找到这节课与学生生活活动的“切合点”。这样,我就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赋予了它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新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购物活动去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等一系列有机操作,去充分感知1克、1千克、10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慢慢地,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生活中每项活动都可能找到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思考的“联系点”,教师需引导学生将他们生活中相关的事物用数学思维进行联系、思考并形成习惯。
  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为例,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就圆柱论圆柱,就公式论公式,而对于如油桶、牙杯、油瓶、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圆柱体”这一简单、不为人注意的生活现象却很少去思考。为此,我让学生开展讨论:“除了美观以外,是否有其他数学因素?”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都还说不到点子上。我让学生将此问题留作课外去讨论思考。后来,在一次野炊时,我给每小组一根长100米的绳子,要他们在地面围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本小组的活动大本营,看哪一组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分小组活动,围成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再通过讨论、比较、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平面图形以圆形面积最大。反过来思考,当平面图形面积相同时,以圆形周长最小,让学生明白在同样容积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积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材料以圆柱状的最省。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我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等活动,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先不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提高实践中的自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常在周围生活的诸多信息中选择需要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为了在实践中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我组织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课题:为教师新买的一套房子地面装修出谋献策,要求是既美观又省钱实惠。各小组开始测量各室地面的长、宽,求出面积,并开始做市场调查。最后,各种方案各自的适用性尽显其中:第一种方案是铺地板木(冬暖夏凉,档次高,牢固美观)只需资金:70×100=7000(元),不贵;第二种方案是可选用价廉一些的普通地板木,只需一半资金:70×50=3500(元)(考虑到买房子后手头紧张);第三种方案是厨房、饭厅选用花岗岩,客厅、卧室等选用板木,只需资金:10×50+60×100=6500(元),既经济又适于搞卫生。
  这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激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明确解题方向,而且在做测量和调查时完全融不同的生活要求于自己的数学学习。这样,学生就会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它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密切联系,感到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实践活动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正是当代中小学素质教育赋予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自己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当师生习惯于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来思考的时候,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便融合了,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次次的锻炼中提高、发展,达到较高的思维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