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轮滑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益民
摘 要: 近年来,轮滑运动作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类项目开始走进校园,成为大、中、小学校体育课上开设的运动项目,轮滑运动教学安全和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轮滑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提出有关预防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措施,以期促进轮滑运动的顺利教学和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轮滑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轮滑运动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是一项充满无穷魅力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风靡我国,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轮滑运动开始走进校园而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大、中、小学校体育课上开设的运动项目。轮滑运动作为新兴运动类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现了课程的时代性,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轮滑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且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稍有不慎就易摔倒,如果组织不当还易发生学生滑行时相互冲撞和摔伤等伤害事故。安全是轮滑教学中的首要原则,教师必须非常重视安全问题。轮滑课教学中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相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轮滑运动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和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轮滑运动在学校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在轮滑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进行探讨。
1.充分做好轮滑教学的准备工作
1.1制定完善的、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教学计划。
轮滑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不切实际的冒进教学。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不切实际的冒进式教学是运动损伤发生的根源。
轮滑教学的内容较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授许多技术动作。从技术结构角度看,轮滑技术动作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从整体上认识轮滑教学内容之间的技术联系,根据动作技能迁移原理并且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如此不仅有利于促进技能之间的正向迁移,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而且可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1.2做好轮滑场地、器材和装备的检查。
做好轮滑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是积极预防轮滑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有力措施。轮滑运动绝对禁止在有水、砂子、油的地面上进行。体育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如有水、砂石、木屑、碎纸、烟头等杂物要及时清除干净,避免学生滑行时打滑或被绊倒摔伤。众所周知,练习者在快速滑行时,若轮滑鞋出现故障,很容易使练习者摔倒受伤。因此在每次练习前,应要求学生检查轮滑鞋和轮子是否有损坏、螺丝是否有松落、滑行性能是否正常等,避免学生滑行时因轮滑鞋出现故障而造成伤害事故。初学轮滑时摔倒是不可避免的,应要求学生课上穿戴全套护具,尤其是护膝,因为膝盖往往是摔倒时着地几率最高、受冲击最大的部位,穿上护具可以有效防止摔倒后身体受伤。
1.3做好练习前的准备活动。
有研究表明,准备活动不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在轮滑教学中,不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量过大、准备活动内容与练习内容不符等都会造成身体各系统、器官、肌肉和韧带不能达到进入运动的适宜状态,容易引起练习者受伤。因此,在轮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充分做好练习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量要适中,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功能尽快达到正式练习所需的适宜水平。其次轮滑的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要充分活动开下肢各关节。正确适度的准备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使学生能尽快掌握所学习的轮滑技术动作。
2.加强教学组织
2.1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事实说明,轮滑运动损伤的发生常跟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在轮滑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在有一定基础后,就认为轮滑技术动作很简单。这些学生在技术不规范、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下,往往在练习中表现得很“勇敢”,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不按教师的要求而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一味蛮干,练习高难动作,结果发生危及自身和他人的伤害事故。因此在轮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认识,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行为和预防伤害事故的意识,使他们在练习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防患于未然的心态。
2.2加强教学组织,严肃课堂纪律,优化教学环境。
体育教师要严密组织教学、严肃教学秩序、强化课堂的管理,教学时要根据场地器材和学生人数、特点及技术水平情况进行合理分组,规定好各组学生活动的区域、练习内容和速度;适当控制一些兴奋型和表现型学生不自量力的行为,使他们能运用正确的技术在指定的区域内滑行;在练习场上禁止做危险和妨碍他人的动作,如在跑道上逆行、随意追逐、乱窜、打闹等,使学生能在一个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里练习,抑制和消除轮滑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过度疲劳产生运动损伤。每次练习运动量要适宜,滑行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可而止。对体质较弱、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提醒适当的休息,避免因疲劳而导致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轮滑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反复练习单一动作,否则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因身体局部受到的负荷过大,造成膝、踝关节受伤和脚上皮肤磨破或起泡。
3.及时纠正学生的技术错误
由于轮滑动作的技术性较强,而学生初学时对轮滑动作的技术掌握较差,因此学生经常出现技术错误。动作技术错误往往违背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如果不及时给予指导或纠正,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例如在弯道交叉压步练习中,学生左脚常出现“倒踝”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就很可能造成踝关节损伤和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在轮滑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技术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教法和辅助练习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确保练习者是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及时排除学生的害怕心理
轮滑运动穿着特定的轮滑鞋,以两排很窄且转动的轮子作为支撑点,因此需要一定的腿部专项力量和较强的身体平衡能力,对于初学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某些较难的动作时,学生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常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摔跤,部分学生自己摔倒或看到别人摔倒受伤后常会产生害怕心理。这种害怕心理使学生的神经一直处于一种过度紧张的状态,肌肉紧张、身体僵硬、动作做不到位,结果往往是越怕摔跤越摔跤,形成恶性循环。可见这种害怕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可能成为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例如,学生在练习弯道滑跑技术时,由于害怕而不敢整个身体向左倾斜即向“圆心”倒重心,就不能做到左脚使用外刃着地承接体重蹬地,右脚使用内刃着地承接体重蹬地,无法体会弯道滑跑的正确技术,即身体始终保持倾斜状态,双脚只要着地支撑,蹬地角便形成,即可进入蹬地阶段,从而做到双腿间隔蹬地加速紧密相接,交替加速的中间无任何借助惯性滑进的过程。学生在练习中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害怕心理,那么练习的结果只能是不但正确的动作技术没有学会,还会由于滑行时动作的不协调、不连贯等原因而导致摔倒受伤。如果学生的这种害怕心理在较长时间内没能得到有效的排除,则将导致学生对轮滑学习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
5.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据有关资料显示,轮滑运动损伤中有94.6%都是由于摔倒后引起的,学生由于初学轮滑运动,难免会摔倒,因此强化学生在轮滑练习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避免摔倒后受伤,这对轮滑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极其重要的。在轮滑教学之初,应把摔倒后自我保护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向前摔、向侧摔、向后摔的自我保护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机制,从而提高学生在轮滑练习中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减少轮滑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三兆,王尔主编.速度轮滑运动[M].2005.12.
[2]刘雪凯.高校速度轮滑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消除方法[J].冰雪运动,2006,10(5):35-37.
[3]蓝国干.轮滑教学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J].体育师友,200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周二三.对轮滑课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78-79,VOL 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