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学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丽真

  摘要: 在新课改的契机下,老师和学生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妥善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来补充知识,使教学和学习能从校内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以获得教学和学习的双赢,这就是本文所要研讨的内容。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校外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新一轮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要求被写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特别是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呢?它的提出为何具有必然性呢?那么我们又该从哪些地方去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呢?我们需要从很多方面来把握这个问题。要具体阐述到底什么是校外课程资源,以及和他相关的问题。
  
  一、何为校外课程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之必然性
  
  语文课程资源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崭新课题,所谓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那么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自然是指超出学校的课程资源了,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分布广阔,可供语文教学等使用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之丰富的。
  为什么说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呢?这是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范畴,作为中学教学的最主要课程之一,它可以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自然也就包括了很广泛的范畴了。如从课程素材来看,他就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性资源,社会资源以及人文性资源三大块。所谓的自然性资源不用我做具体的解释大家也都很清楚,它大概包括了哪些东西,语文课文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的;说到社会性资源,它是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劳动。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是语文课程的大课堂,语文课本中反映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课文占的比例最大;人文性资源是指存在于世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属性,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必须开发人文性资源。
  当然从课程的条件性资源来看,校外资源还包括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校外图书馆,科技馆,以及网络资源,等等。
  通过上面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大致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从古至今校内课程资源都占着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只是辅助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建议中就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充分发掘并且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有效地实现新课程该科目标,已经成为广大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共同任务。
  以前的教学工作重点主要都是放在课内课程资源的利用而比较忽视了课外课程资源的利用,这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育的新形势了,因此开发利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语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新变化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一般而言包括老师和学生,而在传统的观念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主体绝对是语文老师,课程由语文老师主导,学生听老师的吩咐,基本上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在唱主角,而学生只是在应试的逼迫下被动地接受着。虽然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课改的举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它仍旧是很大的问题,这种主体观念在今天依旧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契机下,我们必须真正彻底地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成为和老师一样重要的主体,甚至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学生的作用很有可能会超过老师而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老师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地看着学生、陪着学生学习,校外课程资源的扩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在这样的趋势下,学生就成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这些资源直接服务于语文学习的目的、兴趣和相关的学习任务。学生和老师成为同样重要的主体,都是具有能动性的最重要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老师应该对校外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不拘一格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积极丰富其语文教学。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都要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利用校外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创造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新课程改革添加新的活力。
  
  三、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校外课程资源
  
  语文校外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能够有效地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但是对于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仅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且对开发利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管这个过程多么艰难,我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学者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尽一份微薄之力。经过分析和浅显的实践,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是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以及世界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断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文化奇迹。中华文化灿烂辉煌,而汉语言则是对这五千年文明的最好总结。因此校外课程资源的扩展一定不能够脱离中华民族这个大背景。当然世界其他的国家也同样创造非常绚烂的文明,它们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特别是美国今天的教育制度是很值得中国学习的。用古今中外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历史文化来补充语文课程教学,可以极大地充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汉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语言,也正是因为它不断发展才使得他越发地显得博大精深。
  其次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资源变化了。语文教学要求贴近社会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上,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等,世界成了一个整体。要想更深层次地把握语文教学的精髓,就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变化,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当今的国际社会是个多彩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轮番上演着好戏,世界不断地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眼前,由于这个社会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新的局势,新的情形都是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利用的。语文其实就是文科的总和教学,它不仅仅包括文化,广义的语文教学还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在内,所以这些新的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形势变化都成为语文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些社会动态及时地补充到语文教学中来,无疑会使得古老的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再次就是充分利用媒体广播等大众传播所带来的资源变化。所谓的媒体资源包括了很多种类的东西,比如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这些大众工具有着极强的文化传播能力,它也与教育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等的普及,大众传播媒介在教育中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电脑普及,普通人家都能够用上电脑,而因特网强大的信息处理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只要输入所需的条件,所需的东西立刻就能出现在眼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校外课程资源。学生们通过互联网可以查找自己所需的语文知识,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和内容,所有学生在不影响正常的学习情况下使用电脑来学习,这是先进的方式,也是便利的方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同样也为老师的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机会,这对语文的进一步学习甚至对所有学习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促进。作为老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来丰富自己的所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这样我们也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学生,促进语文教学的进步。
  最后还有一些其它的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比如家庭教育资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讲故事给我们的孩子听等,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接触最简单的语文知识了。当然还有我们居住的环境,比如社区,这些地方也有很多语文资源,我们经常可以在社区的草地上看到一些或幽默或委婉却有用的标语等,这同样是校外语文教育资源的一种。学校可以和家长或附近的社区等联合起来,一起为丰富我们的语文校外课程资源而努力。从孩子小时就创造一个学习语文的和谐环境,使得语文教学过程的实施变得更加丰富美妙,也使得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四、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之我见
  
  语文历来就是教学的重点,从很小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咿咿呀呀地讲着故事,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对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语文教学,从简单的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再到复杂的文章,我们的学生一步一步随着语文的教学而进步着。语文对于我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应试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直到现在很多人的观念仍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读教材,读课本,而不是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去汲取我们所需的知识,语文不仅仅是存在于教材中,它还应该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作为学校,很有必要积极扩展开发语文的校外课程资源,及时给语文补充新鲜的校外课程资源,丰富语文的教学体系。虽然说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并且对老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是时代的一个大形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地配合着新课改的进行,努力改进语文的教学。老师和同学一起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新课改的契机下,积极应用可以使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过程更加精彩,形式更加多样!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高万祥与人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玉秋.语文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驰.语文教育人文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