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小静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问题,着重分析了该模式构建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其具体构建要求。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课外阅读教学 模式构建 新课程标准
  
  一、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面临的窘困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的阅读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初中生三年课外阅读260万字的规定,激荡着广大一线教育者的心灵。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等因素影响,语文课外阅读基本被教师和学生抛弃,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被割断。尽管,近年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教师和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教者们仍然心事重重,他们不知这260万字如何打下去,如何使学生内化它,如何检测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因而,在课外推广阅读这一想法始终不能真正落到实处,最终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理解、感悟的能力较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迟迟得不到提高。
  2.语文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偏差
  在当前的部分语文教师心中,课外阅读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而已,做不做,抓不抓都一样,有的甚至把学生看课外读物,当成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广大学生心目中,课外阅读是软任务,可做可不做。而且,由于没有得到教师恰当指导,学生随便捡书而读,加之教师无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恰当的检测手段,使学生漠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直到初中毕业后,都没有原原本本地读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阅读书目。在较多家长心中,应试教育现状使他们也很难放开手脚“纵容”自己的孩子去接触经典名著,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捧读小说视为“毒瘤”。
  3.国内外对语文课外阅读研究的不足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
  4.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二、构建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1.把握课外阅读的特征
  (1)趣味专题性
  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所谓“专题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促进个性的最优发展。学生对某一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后,就会萌生“一路追问下去”的念头,进行所谓的“专趣味题研究”。
  (2)灵活开放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灵活开放性表现在:阅读时间上,不受课内阅读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限制;阅读环境上,打破了课堂或教室的限制,阅读地点可根据阅读的需要灵活选择,如阅览室、路边等;阅读内容上,它的外延可以无限扩展,可扩展到各门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自主合作性
  语文课外阅读的自主性表现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选择拥有自主选择权,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合作性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课外阅读是读者个性化和社会化行为的统一过程,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要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讲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既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又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2)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环境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较好的阅览室等,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自身榜样、同伴榜样的树立,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浓厚氛围。
  (3)构建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组合前要考虑到阅读学习的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4)推荐课外阅读读物
  我们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读物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如中国四大名著、外国名著及贴近学生生活的青春类书籍等就可以推荐。此外,也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同时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5)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提出四种读书法:①信马由缰法,②蜻蜓点水法,③囫囵吞枣法,④改弦易辙法。阅读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求,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精略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
  (6)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组织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强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如竞赛类活动、讲座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
  (7)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生涯中受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习惯。如,边读边标注的习惯、边读边质疑的习惯、边读边查找的习惯、读后有所感的习惯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