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西林
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本文针对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思考,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 教学 研究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识,全面搞好体育课程改革,彻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用现代体育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的功能有很多,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二、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要抓住这个重点,就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观察中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增进新知识、发展好奇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态度科学,欣赏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如,跑得快的因素有哪些?使肌肉结实的方法是什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和顺序,通过做课外作业的形式,教给学生做观察记录和分析整理观察材料的方法。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如“篮球比赛球压线为出界,足球压线为何不出界呢?”的疑问等等。面对学生的相反意见与疑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思考,其次要认真听取学生不同意见提出的缘由,使学生从中获得多方面认识问题,辨证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体育课程教学。
为了加强学生体育素质教育,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把对学生的心理研究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问答调查,以充分研究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心态。根据调查结果,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自选课程的教学与健身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确定体育自选课程的健康性、基础性和科学性教学原则。其次,确定自选课程,发动全体教师投入到体育自选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和制订自选课程的授课教学计划中。要注意的是,在自选课程教学中仍需加强体育教育功能的作用,向学生进行现代体育意识教育。坚持以田径为主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训练,使学生真正地懂得田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专项技能均有价值,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水平,促进学生“心力”与“体力”的全面发展。
2.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健身能力。
学校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工程,必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过程和课余活动,传授体育基础理论和保健卫生知识,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根据学生各自的身体条件和自我需要,学会科学地选择终身体育的内容,自我制定锻炼计划,科学地确定负荷量,提高自我健身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应以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为主,根据国情和学校实际,坚持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身、心、群体”三维法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健身功能,培养学生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激发他们群体健身的情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
四、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指练习者在科学锻炼方法与合理锻炼原理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体育教师合理的建议下,积极调整自己的锻炼行为和方法,并逐步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自然性和定型性的行为方式。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