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的有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燕娟

  摘要: 本文针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的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作有益思考:1.确立科学的评价观;2.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 新课标 小语教学 评价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层的有益思考。
  1.确立科学的评价观
  1.1体现科学的文本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要让学生认识汉字、学会汉语拼音。汉字的教学要理解音、形、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中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读”。通过读范文,让学生去体悟汉字的魅力,揣摩出语言里包含的意思,体会出文章中蕴含着的感情。教师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传达给学生。通过读,培养学生多感官的体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言想象,并在说话和习作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1.2明确科学的发展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快速阅读、快速作文、口语交际、搜集信息等能力已列入了新的素质要求,也预示着语文教学不能单独地以课本知识为终极评价目标。所以语文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应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等多方面。概括地说语文全面发展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熟练地运用语言,不断地提高读写能力及人文思想、审美情趣。
  1.3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潜在的语文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语文材料,设计出形式活泼的案例,在语文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在引导学习方法上可随着学生交往、互动、自主地学习。
  例:组织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①社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模拟不同的角色参与社区调查,了解社区情况,为社区服务,在锻炼中提高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回归自然: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观察植物、动物、矿物,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大自然的变化,陶冶情操,学会思考,学会审美。③广泛阅读:充分利用社会的文学资源,图书资料、网络信息、报刊杂志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及阅读兴趣,来选择推荐思想内容健康,对学生有启迪的,与学生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所获。
  2.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2.1评价指标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方法,仅凭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激发、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起不到任何作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生。此次评价改革,将评价指标由一元改为多元,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多了,自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也将通过评价表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就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其家长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如关于“写作评价”,可在日记本上设计具体的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的内容。家长通过评价,了解有关写日记的具体要求,为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自评能调动他们认真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欣赏自己,在反思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自评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在综合家长和学生的评价后做出最后的评定,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家长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3评价标准层次化
  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评价时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则不能照顾学生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尊重学生间的发展差异,选择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低要求,重在鼓励,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优等生则严格要求,重在提高,促其主动发展。实践证明,实施评价标准的层次化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2.4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做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定,以确保评价的准确、客观。按《标准》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并让它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见证。在这个袋子中可收集学生平时在拼写、朗读、口语交际、讲故事、习作等各项测试的成绩。这样的评价重心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关注在各个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并及时了解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地进行补救。
  总之,评价的改革是我们不断审视语文课程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创生新的教育理想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来构建评价的模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转变旧的评价观念,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探求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构建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才能使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