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贵州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 伟

  摘要: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笔者以部分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问卷调查,并筛选出有代表性的留守儿童进行访谈,发现留守儿童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冲动倾向和孤独感,情绪管理和认识是影响他们焦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情绪管理
  
  一、引言
  
  留守儿童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正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及身心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对留守儿童的一般看法是,他们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1],而对留守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焦虑情绪缺乏考察。父母外出打工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现状,并探讨了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和焦虑情绪情况
  
  在2008年7月暑期三下乡服务过程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情绪。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为92%。被测试年龄范围在11―14岁。问卷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儿童、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本测验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这两个方面进行测定。全量表由7个内容量表构成,把这7个内容量表的结果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一个学生的一般焦虑的程度;而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问题较大。这7个内容量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三、农村留守儿童主要被监护方式
  
  1.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在我们访谈个案中,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或者只受过极少的教育。
  2.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姑姑、姑父,姨、姨父,干爹、干妈。这类监护在我们的访谈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流动比较频繁的问题。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像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那样稳定。他们有可能因为监护人也要外出打工或者被监护者与监护者本人或是跟他们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等等原因而更换监护人。
  
  四、留守儿童的主要焦虑情绪表现和成因分析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显示,64.3%的留守儿童表现出恐怖倾向,17.9%留守儿童表现出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具有恐怖倾向的留守儿童感觉害怕、焦虑、担心等,出现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然而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主要是由于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孩子,孩子与他们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不能有效地宣泄情绪和管理情绪,并且对情绪的认识不了解,从而造成此种现象。
  具有自责倾向的留守儿童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不认为是他人的问题,而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谴责。留守儿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父母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们为什么不理我呢?是做得不好吗?从而表现出自责。随着时间的延长,儿童自责情绪就出现泛化,表现在把学习、生活、交友等活动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出现自责和情绪低落。
  而在孤独倾向上,被父母疏远的儿童,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在外懦弱的儿童,都经常因孤独而烦恼。这类儿童,和大家在一起做某件事情时,由于技术差、经验不足,经常感到失败的威胁,因此感到和大家一起玩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就越来越不会和大家一起相处。当别人高兴地相互谈话时,就有一种我不仅不能参加,而且被人家排挤的心情。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最后只要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时,就会感到恐怖。这样,既想加入到伙伴当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
  
  五、建议及对策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分离,家庭环境的不稳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焦虑情绪。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这对学校教育和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扮演好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做好知识的教授外,还得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的角色。教师要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要保持一颗容易感动的心,和孩子做朋友。
  2.父母要放下架子,坦诚地和孩子做朋友。父母长期在外,难免与孩子有些生疏,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坦诚地和孩子做朋友,那么他们也会和你交心。父母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更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感受,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3.加强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和心理拓展训练等方式,教会留守儿童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的种类,情绪的正确宣泄方式和错误宣泄方式,认识情绪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等知识。
  4.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心理咨询教师,给留守儿童安排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还可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组织青春期心理讲座,开通心理热线电话等。学校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团队辅导,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学会情绪管理。
  
  六、结语
  
  这次暑期三下乡调研活动,笔者针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展开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在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好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身份,构建留守儿童教育服务立体网络,强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等,从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辅导师范类大学生提高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进一步管理、服务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方烨.我国农村1000万留守儿童状况堪忧[J].社会工作,2005,(2).
  [2]理查德・格里格.心理学与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林孟平.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陈丽丽,甘美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