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现状调查后的几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庆华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想法与建议。调查中发现学生往往认为阅读收效慢,见效小而逐渐冷落,以至丧失阅读文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教学中依托教材文本,关注课内阅读,寻出文本之美,放眼于课外,读出哲理与人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所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策略
《新课程语文标准(实验稿)》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确,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犹如春风吹遍了校园。学校也开始提倡阅读――设立了图书馆,班级办起了图书角;家长开始重视――书店里常常闪动着他们帮孩子选书的身影。这些现象仅仅能够说明语文的阅读教学已越来越重要,但是能否有一定的效果,还要看教与学的情况。
1.现状调查:学生阅读处于被动地位
1.1阅读课,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毋庸置疑,语文课是母语课程,它在中学教育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一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是因为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科目。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往往受考试评比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一种更为捷径的方法,那就是舍弃见效慢的项目,追求易得分的考点,一切都是为考高分服务。教学中形成了一种“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考试思想。
本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实际学习中,只有20%的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烦它范围太广,知识一大片”,或者说“写作让人感到头疼”。在谈到学习语文的收获时,只有22%的学生认为可以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人类情感中的真、善、美,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得到的只是一些字词和做题的技巧。政治功利色彩的浓厚作用,使教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存在,语文课堂不再是诗意的课堂。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了两个词的不同用法口若悬河,指手画脚,为了寻求所谓的最标准答案大费周折。教学纯粹围绕考试转,语文和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区别。
1.2阅读量,严重不达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哪所学校,哪个班级,也无论他们整体语文水平高与低,我们总能在班里发现语文尖子生,问及他们的经验,大多回答平时“爱看书”。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大量的阅读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厚积而薄发,语文能力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阅读者为了获取信息而去阅读,通过阅读,他获得了大量信息,而阅读者的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调查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热情。这是因为阅读者不需要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也不用完成各种检测习题,他们的阅读是自发的,是自我需要,他们为兴趣而阅读。
然而,我们的调查却显示,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8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半小时的阅读对一位中学生来说无非是读一份报纸。而调查中,75%的学生经常阅读的课外读物是“作文选”。如此,他们静下心来潜心学习语言、走进名作、与名作对话的时间就更少了。再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吧、游戏厅等这些新生事物见缝插针地夺取着学生仅有的一点“自由时间”,使得阅读这种真正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变得十分贫乏。所以,我们学生的阅读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成为不争的事实。
1.3阅读层面,不够广泛。
除了阅读时间的不足外、堪忧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阅读层面的低下,首先表现在中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接受量上。笔者调查发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只有约20%的学生全部读过,他们喜欢的是那些武打、言情的小说,喜欢那些豪情、美艳的卡通书画。我们想说的是,现在的中学生,能踏踏实实地感受作品的人性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太少了。我们不是要每个学生都成为语言学家,成为名作欣赏家,成为大作家,而是要通过阅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塑造高尚的灵魂。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却在忙于讲析课文,忙于应试,学生不得不放弃阅读,钻入题海。
语文阅读已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训练项目了。我们更应该将此看成是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必修的科目了。课堂上难以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指导,课外时间的不足也是一种无奈。现在,我们不能再让人指着我们说:“误尽苍生是语文”了。
2.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2.1 课内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本之美。
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应该在读中获取新知,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享受语文。那么,怎样在课堂上提高阅读的质量呢?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
2.2 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
语文学习如何才能有滋有味?语文教学必须丰富它的文化内涵,教师一本、一参、一案的死的教学套路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准确把握好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获取最大量的信息,设法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2.3 利用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知识。
余秋雨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广泛阅读,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建立图书角,做到“资源共享”;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报等资源,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登,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总之,语文是有生命的,阅读更是充满灵性的。没有阅读的人生是苍白的,是贫乏的人生,是缺乏个性的人生,也是暗淡的人生。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书香飘飘才是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