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新思考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玉荣
摘要: 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所倡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该形式具有“目标明确、激活思维、思考探究”的特点。教学中倍受推崇,也是英语考试一种重要题型,不过随着教学的发展,该形式教学又显现出一定的弊端。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任务型教学 思考 探索
前几年,许多英语教学刊物都在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因为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倡导英语任务型教学”,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的热潮。2003年该课程标准又再次明确了“倡导英语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学者们又产生了一些困惑,随之改变了教学侧重点,都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地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素质。
1.任务型教学不足之处分析
1.1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并没有真正得到普及和推广。
也就是说,大多数英语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念。笔者做过简单的问卷测试,发现80%以上的英语教师把任务型教学和“在教学中布置语言实践任务”两个概念等同起来。笔者也听过不少标榜为“新课程标准下‘任务型’教学授课模式”的实验课、“示范”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是“五步教学法”的翻版,充其量不过是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比重。其实,任务型教学模式起源于具有英语二语教学(ESL)背景的印度。1979年,Prabhu在印度南部将当时看来比较激进的任务型教学理论假设付诸于教学实践,并认为:“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任务型教学理论从此走入了语言课堂。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利用教材组织话题、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传统的“五步教学法”不同,因为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而不是以往的“先学习语言完成输入,再通过实践进行输出。”很难想象,在没有大面积教学培训和理论学习的前提下,“任务型”教学会如何进行推广。
1.2任务型教学的模式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大面积推广,从而造成了一些学校知难而退的现象。
首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印度、西欧等部分国家地区的实验成功,是与当地的英语学习环境相关的,但是这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的英语学习是外语学习,而不是外语习得或者二语学习。其次,“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具有大量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忽视语言输入先谈输出,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尤其是我国学生不具备大量英语输入的情况下。另外,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极端,我国英语学习背景复杂,很难用一种所谓的教学模式去要求和限制课堂教学,否则无异于东施效颦。这里我很欣赏包天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不能照搬欧盟国家的东西……其实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教学的极端,而交际法在亚洲都用不了,怎么中国就能用呢?况且中国没有人任何人搞过任务型教学实验,没有法推广。”[1]
1.3任务型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降温现象,几乎是我国教学法研究中的必然现象,暴露了我国外语教学和研究领域不顾国情、喜欢一哄而上的学术歪风。
历史上,我国的英语教学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变革,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每一次都无可避免地经历了从“照搬照抄、全力宣传、大加肯定”到“挑战‘权威’、挑刺找茬、极力否定”的过程。这样的学术歪风,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后对于外语教学事业都是很有危害性的。
2.准确解读任务型教学理论
任务型教学不是一门新兴的教学理论,而是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经过若干成功实验的科学学说,它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2]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解读任务型教学理论,科学客观地理解和实践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任务型教学的要求,
3.科学实践读任务型教学理论
3.1认真学习关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的论文论著,澄清对任务型教学的模糊认识。
各级各类教研部门要组织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统一认识,有条件地进行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实事求是地评价任务型教学的效果,能够推行就推行,能够推行多少就推行多少,实在不能推行就不要推行,千万不要走过场、搞形式,搞一些哗众取宠的“推广观摩会”。
3.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权衡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适当运用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任务型教学途径并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但是提出了以下的实施意见:“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平时,我们要挖掘教材,设置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要学以致用,尽可能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舞台;要积极拓展灵活实用的作业形式,使得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实践任务的天地;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任务评价的多维评价,比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促进任务型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充分考虑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统一,让学生既能完成任务,又能学习语言。
3.3把有效性原则作为衡量任何一种教学理论成功的标准。
新课程标准只是“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并没有强调任务型教学途径是学习英语的唯一途径。我们要综合英语学习各家之长,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运用多种教学途径来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只要有利于学好英语的方法,包括听说法、交际法、翻译法、TPR全身反应教学法、认知法、自觉对比法等,都可以大胆借鉴,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理论束缚了头脑。
胡春洞教授说过,中国的外语教学法应努力实现“四化”,即:中国化、辩证化、同化、简化。笔者认为,我们只有更加认识到“理论必须扎根于实践土壤”这一基本原理,才能科学分析和借鉴外语学习理论,博采众长,并创造适合我国课堂教学实际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包天仁.包天仁社长采访著名外语教育专家马俊明先生实录.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一期.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