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浩然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有何评判标准?这是一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但只要真正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真正认识了评议学科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搞清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我想这个问题还是可以作答的。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下面这样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堂让学生唱主角,还给学生话语权
  
  我们语文老师习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激情四溢固然好,但是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反应,那么有可能成为“孤独的舞蹈者”。尤其是授教理科班的学生,他们的理性思维较强,而感性思维较弱,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这节课收获多少,学到什么。如果他觉得你讲的都与考试无关,那么就很有可能“暗渡陈仓”,做他的数学题去了,看他的武侠小说去了。新课标提倡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手、嘴、心、耳都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赛过教师苦口婆心讲半天。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角色意识,搞好角色转换,根据不同课型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样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样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丰富起来,多样起来,生动起来。
  
  二、语文课堂应有琅琅书声
  
  如今的语文课堂很少听见读书声,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满堂论”进而到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一来是高考不考朗读,二来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怕“读”占用了讲解分析的时间。所以往往是一篇文章还未看完就进入了分析;一篇文言文连字音尚未读准,断句尚未搞清就是文章大意的理解;一首诗歌象征地读了一遍就进入了支离破碎的赏析……这样做的结果呢,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读不准字音,读不准节奏,读起来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读得声情并茂了。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琅琅书声。其实,诵读自古以来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人非常强调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更何况高考名句默写的比例在不断加大。听说读应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语文课堂如果只是条分缕析的讲解而缺少琅琅书声,那语文课也就失去了语文味。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爱读的习惯,会读的能力。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读,力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读出美感,从而领悟到读的乐趣。力求在诵读涵泳中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精当,语句的优美;感受节奏的跌宕,音韵的和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
  上的愉悦。
  
  三、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空间
  
  我们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常常没有给学生足够感悟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是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未认真思考或没有思考清楚,教师就急不可耐地把答案强行灌给学生。因为我们的教师担心学生思考浪费了时间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学生思考成了一种过程中的形式而已,似乎我们的课是为了急速地完成任务而非发展学生的思维,似乎我们的课是为了讲明一个答案、传授一点知识,而并非让学生去学会探求、学会去思考、去发现。
  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求活求闹?因为我们的老师认为一旦给了学生感悟、思考的时间,那么课堂就“冷场”了。气氛热闹的课就是好课,安静的课堂就一定不好吗?事实上,语文课堂上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热闹反而是一份宁静,让学生静心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感悟作品的形象、意境,思考文句的意蕴、作品的思想。譬如说,学习杜甫的诗,可以让学生用心去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人生,体味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学习李白的诗,让学生去体味诗人愤世嫉俗的人生,体会诗人清新飘逸的诗风。其他如王维、李商隐、杜牧、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都需要我们在平时课堂上让学生静心去品读,用心去领悟。可以说,缺少学生感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人。爱因斯坦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就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四、语文课堂应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种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学不再仅仅从知识、能力角度进行界定,而是将语文目标定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相应的语文能力,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而且还应注重学生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标准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教学视野应更加开阔,应着眼于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应用能力,而且应从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会审美、学会探究、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去感受汉民族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杰出的创造,从而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我想要上好语文课,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最关键的不只是要求我们备课深入,灵活运用各种教法,我们更要潜心钻研教材,在研读课文上做好表率。此外,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试想,如果一个教师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又如何不会喜欢上他的课,师生又怎么不会共同营造出一个高效的课堂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