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学俊

  摘 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对语音的欣赏审美为核心,以此来促动学生的灵魂思想,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培养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音乐 审美 想象力 学科整合
  
  前言
  
  音乐教学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将音乐融入运用多种学科,激发学生的展现自我的愿望
  
  提倡学科整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地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们不妨将语文、历史、物理等学科有机地运用于音乐教学当中去,这样既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兴趣。此种教法也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基础。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教学为例,我们不妨这样教学: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请所有的学生欣赏该首曲目,并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些景物,如: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由此而感受当时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的发挥想象创造条件。
  (3)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通过欣赏课件中栩栩如生的画面,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那悲凉的气氛和痛苦的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带给人们的苦难生活。这时候,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关于体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古诗词作品配乐背诵给大家听。目的在于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使学生在自我理解中,更能深刻地认识到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珍惜自己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
  (4)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现代电脑网络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之内,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音乐音韵的感悟与共鸣
  
  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我们可根据音乐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对音乐的意境和背景等进行联想,让学生知晓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心声。这样学生从中能受到启迪与鼓舞,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告诉学生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当我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学生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欢欣鼓舞”、“闹新春”等名字就诞生了。虽然有的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
  
  3. 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依据音乐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们可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地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例:1.双脚轻轻跳,2.双脚重重跳,3.单脚跳,4.跺脚,5.踮脚轻轻跳,6.走步,7.爬行,8.躺下闭上眼睛假睡,9.轻声打呼噜,10.慢慢起身、伸懒腰等,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上面的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
  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4.改善课堂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个性,贯彻《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秀”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机会尝试成功。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应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应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