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毛竹疏残林人工改造技术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造成毛竹疏残林产生的原因较多,既有经营方式的落后,也有种植技术上的缺陷,加之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疏残林和杂草灌木混生,毛竹林日渐荒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人工改造,借助科学合理的改造技术完成毛竹疏残林的复壮。在进行人工改造之前,首先要进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结果来客观的评估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毛竹;疏残林;人工改造;技术;试验
  在毛竹疏残林人工改造技术试验中,拟采取全恳、施肥、护笋养竹、合理采伐等技术措施对疏残林进行人工改造,并经过系统的指标检测和观测调查来评估整体改造效果,从而发现改造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一、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方案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百美村土公里毛竹林场,该林场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夏长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南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该地区受冷空气的影响减弱,因此冬季并不十分寒冷。,长势一般呈现出明显的疏残林相,病虫危害也相当严重,竹林密度较小,每亩的立竹不足100株,疏残林中混生其他杂木,部分区域中的杂木在生长上占有绝对优势,严重影响了立竹的生长,导致毛竹林竹笋率较低,杂木大肆生长,急需通过人工改造来改变当前的情况。
  2.试验方案确定
  针对试验地的实际情况,现确定以下试验方案:采取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25亩试验地均分为5个试验样地,其中一块为对照(甲),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四块试验地分别采取全恳(乙)、施肥(丙)、护笋养竹(丁)、合理采伐(戊)技术措施进行改造,试验时间从3月出笋一直持续到10月,其中,3-4月对5块试验地的出笋情况进行调查,6-7月对5块试验地的竹林生长情况及调查,8-9月对5块试验地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案进行处理,10月底测量5块试验地竹林的株数及胸径。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试验方案执行与结果分析
  确定试验方案后,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
  1.划分试验样地,确定出笋数量
  试验地占地面积125亩,均分为5个试验样地,每块试验样地占地面积25亩,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每块试验样地的出笋数量分别为:甲67根/亩,乙65根/亩,丙70根/亩,丁69根/亩,戊71根/亩,合计342根。
  2.人工改造处理
  5块试验样地需要按照试验方案所确定的技术措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具体如下:
  甲:不作任何处理。
  乙:全垦。疏残林在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种植和抚育管理后,不仅土地肥力下降,而且地面硬结,不利于竹林今后的生长,根据疏残林的该项特点,需要对林地进行全垦处理,通过彻底的林地清理,清除石块、灌木等杂物,对整块竹地进行平整,如果竹地的坡度在15°以下,可以对竹地进行覆瓦状翻垦,同时留埋新鞭,实现扩引竹林的目的[2-3]。
  丙:施肥。施肥是毛竹疏残林人工改造的常见措施,改造效果较为理想,通过施肥可以有效促进竹林生长,提高笋竹产量。在施肥方案拟定上,要根据毛竹不同季节的生长特点分三次施肥,其中3-4月施换叶肥,每亩施15-20公斤尿素, 5-6月施行鞭肥,每亩施尿素15公斤,9-10月施育笋肥,每亩施有机肥30-40担,复合肥20-30公斤,并结合采用深施、巧施等多种施肥方法,尽量满足毛竹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需求。
  丁:护笋养竹。毛竹分为材用和笋材两用两种,为了达到护笋养竹的目的,有效保护春笋,在清明之前要将露出地表的竹笋全部挖除,并在原有的土穴中施肥,及时覆盖土壤,在谷雨之后要挖除出土长度超过10cm的竹笋,注意保留健壮的竹笋,对保留下来的竹笋要增施氮肥,保证其今后的生长和成竹。
  戊:合理采伐。百美村毛竹林的采伐季节多集中在冬季,在毛竹采伐上需要严格遵循“留三砍四不留七”的原则,即保留主度竹,砍伐四度竹,不保留七度及以上的竹。由于毛竹疏残林普遍存在竹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要通过适当的手段调整竹龄结构,使毛竹林趋向年轻化发展。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调整竹龄结构:首先观察密度,保留小竹,其次,砍伐竹龄在7年及以上的老竹,对于7年以下的竹留养一半,最后,观察竹质,砍伐弱小的残竹,保留生长良好的壮竹。借助上述方法可以优化竹龄结构,保证竹林长期健康发展。
  3.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改造方案的有序执行,最后得出不同技术措施处理之后5块试验样地的毛竹生长数据,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甲试验样地成竹10株,平均胸径为5.24±0.64cm,乙试验样地经全垦处理后,成竹19株,平均胸径为7.00±1.23cm,丙试验样地经施肥处理后,成竹21株,平均胸径为7.30±1.54cm,丁试验样地经护笋养竹处理后,成竹13株,平均胸径为6.12±0.97cm,戊试验样地经合理采伐处理后,成竹10株,平均胸径为6.04±0.88cm,通过t/X2检验得知,5块试验样地初始出笋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丙、丁、戊4块试验样地在成竹数量及平均胸径上均明显大于甲,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乙和丙试验样地在成竹数量及平均胸径上均明显大于其他2块试验样地,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全恳、施肥、护笋养竹、合理采伐对毛竹疏残林生长的正效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施肥>全垦>护笋养竹>合理采伐,这四种技术措施均可以有效促进毛竹疏残林的生长,而且与对照试验样地相比,均可促进成竹与毛竹胸径增加,但在影响作用上存在不同。
  三、结语
  毛竹疏残林人工改造的关键是促进出笋成竹,增加胸径,从而提高产量,通过本次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百美村土公里毛竹林场人工改造技术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全恳、施肥、护笋养竹、合理采伐四种技术措施均可有效实现上述改造目的,但是在促进效果上存在明显不同,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结合毛竹疏残林的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从而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涛,金爱武,李国栋,等. 毛竹低产低效林的经营策略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2012,02:47-51.
  [2]夏根清,李国栋,周燕,等. 不同人工经营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J]. 竹子研究汇刊,2012,03:38-43.
  [3]彭丹莉,柳丹,晏闻博,等. 基于丰产目的下毛竹生长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2015,01:85-89.
  [4]王小玲. 浙江省文成县毛竹低产林调查及改造效益分析[J]. 世界竹藤通讯,2013,02: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338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