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造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林业生态的发展愈发重视,科学管理林业并对于结构进行有效改善,可以促进林业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林业的产业优势,为当地带来更明显的经济效益增长,也为当地的生态效益做处重要的贡献。传统林业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浪费了大量的林业资源,也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本文通过研究形成低质低效林的原因,分析改造低质低效林的意义,提出改造低质低效林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有效的建议,最大程度的保护林业资源,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改造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3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林业资源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以及相关社会群体、人民群众的努力之下,逐渐出现公益林等人造林,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种植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当地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存在一部分林业资源出现质量较低,效益不足的情况,这些都需要对其评价指标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研究与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国的林业资源建设。
1形成低质低效林的原因
1.1历史原因
受到自然灾害、采伐不当等历史因素的影响,赣州市原生植被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情况加剧,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恶劣。根据专业人士统计的数据可知,1985—1994年10a间,赣州市荒山造林的面积为95.77hm2,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直至2014年,本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6.23%。但在20个世纪80年代“灭荒”期间,造林方式基本采用飞机播种和“一锄法”,后续对树苗的管理以封山育林为主,缺少树苗抚育工作,再加上较差的立地条件等客观因素,直接形成了百万亩以马尾松为主的低质低效林。
1.2部分林地自然条件较差
赣县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但部分林地区域立地条件不能满足树苗种植需求,如丹霞地貌、石漠化、沙化区域等,这些地区土壤厚度不足,砂石含量较高,没有充足的水分与肥力供给树苗生长。受土壤贫瘠的影响,赣县区水土流失区域的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每667m2平均蓄积量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50%。
1.3粗放经营
种植者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对于树木缺乏科学完整的认识,使其对一些特殊的树种需要的种植方式不够了解,不能为该树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导致树木成活不成材、成材不成林。种植者对于本地气候、气温等自然环境的条件不够了解,选择的树苗并不适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再加上后期抚育管理工作的缺失,也会形成低质低效林。
1.4各类灾害
当林中的树木过分成长之后,会出现过熟的情况,使得林区内逐渐出现枯死的树木,也会导致森林的自我更新能力呈现出递减趋势,最终导致低质低效林的形成。树种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病虫害的出现使得树木的质量受到不良影响,甚至会是林区出现大面积额枯黄、掉叶、枯树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森林火灾、旱涝灾害、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都会对林木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形成低质低效林。
2改造低质低效林的意义
自2012年4月起,由国家组织的调研组来到赣州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发现赣州市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低质低效林问题严重,这引起了调研组的重视,根据专业人士的调查研究可知,在赣南地区改造低质低效林能有效建设南方地区生态屏障,优化赣州市森林结构,增强本地区森林稳定性。赣州市乔木与疏林低质低效林的面积约为88.87万hm2,赣县区低质低效林面积约为10.744万hm2,改善低质低效林,能有效抵抗并重获等灾害,还能加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发展。赣州市位于赣江与东江的源头地区,积极改造低质低效林还能保证东江、赣江水源水质安全,提高赣县区森林质量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除此之外,改造低质低效林能夯实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有效促进赣县区林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稳定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
3改造低质低效林的具体措施
3.1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1.1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原则
为了处理低质低效林,应当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原则。形成低质低效林的原因较多,这对于指标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原则性便成为了体系建立并完善的关键性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重视科学性原则,在划分低质低效林的等级时,需要从树木的状态、林区内部的变化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因素进行判定,使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重视系统化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整体,在进行分化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情况,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林木状态的评价与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重视实用性原则,保证题词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家里需要中哪个是指标的种类,保证其数量较多且具有明确的层次性,能够客观、标准的表现本地区林木的状态。
3.1.2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式
普通状态下,低质低效林的筛选方式主要分为3种:头脑风暴、专家咨询以及会内会外。头脑风暴便是思维联想法,在进行低质低效林筛选过程中会邀请相关人員对于低质低效林的指标进行思考与记录,使得之后对于方案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也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专家咨询是指需要参考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提出合理的判断方法,最后分析并总结出最为可行的处理低质低效林的方法。会内会外法需要将会议内容与个人意见相结合,尽可能地完成对于低质低效林的筛选,使得筛选的结果更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3.1.3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前2个步骤已经初步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指标体系分为准则层、指标层。在评价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到最合理的答案。 3.2选择恰当的改造模式
作为改造低质低效林的基础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了后期的改造工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3.2.1重视树苗的选择
在选择树种时,种植人员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完成对于树种的选择,树种的选择需要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如在乡镇地区建造林区,选择的树种多为观赏性的树木,种植人员可以选择落叶乔木以及阔叶树混合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低质低效林的形成。如果是在乡镇培育林区,则需要重视树木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效益,种植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混合,避免林区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形成低质低效林。
3.2.2优质的树苗培育措施
优良的树苗培育方式也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低质低效林。种植者应当选择抗病虫害性能较强的树苗,还需要保证树苗的生长能够适应周围的林区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树苗的培育。种植人员需要对树种进行消毒之后完成种植,可以尽量减少种皮携带的细菌等有害物质。种植者需要根据树苗的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种植方式,还应当重视育苗的时间、温度等,才能保证树苗的健康。种植者需要按时对树苗进行施肥、浇水,保证土壤内的养分与水分能够满足树苗生长的要求。种植者还应当及时去除杂草,修建沟渠排出土壤内对于的水分,以保证树苗的健康。
3.2.3重视各类灾害对林区的影响
种植者需要重视病虫害对于林区的影响,避免林区的树木受到病虫害影响形成低质低效林。树木病虫害的情况需要种植人员以预防手段为主,治疗手段为辅,才能尽可能的处理林区中的病虫害。种植人员应当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在出现病虫害之后,种植者应当立刻选择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种植者需要定期更换农药,避免病菌或是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病虫害防治的结果。对除病虫害之外的其他自然灾害的防治,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情况进行处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有效提高森林质量。
4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林区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种植技术存在缺陷、林区经营与管理方式不足、林区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森林自我更新能力存在缺陷是低质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改造与优化低质低效林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管理人员应当重视林区的划分,以林区树木种植的实际情况、树木种植的特征与习性对本地区林业资源生长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最为合理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与优化方案,以保证林区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当地的林业发展带来有效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旭东.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造模式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8(09):183-184.
[2] 费皓柏. 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造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3] 李际平,费皓柏,曹小玉,陈靖,石樂,金泓旭.残次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福寿国有林场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6(01):78-83.
作者简介:李江伟(1979- ) ,女,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营造林技术;上官恩华(1977- ) ,男,大专,工程师, 研究方向:营造林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3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