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深入理解有关循环经济的最新成果和理论的背景下,参考相关学者建立的数学模型和所使用的方法,充分学习并深入研究,运用AHP法协助构建出可供参考的山东省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评估山东省循环经济开展状况,得出山东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循环经济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发展优势较为突出,资源和环境方面相对不足的结论。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结果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山东省自身的特点,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准确,更具有说服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63-03
当今,工业生产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及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是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之源头。因此,人们在不断实践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企业的战略。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山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远大于新增储量。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一、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综合了经济学、运筹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等获得研究数据。在数据分析时,本文主要采用了AHP法,该方法实现了研讨过程定性和定量、动态和静态、理论和实际相互补充。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现状。2011—2017年,山东省全省GDP由2011年的45 361.8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7 2678.2亿元。人均实现了由47 335元增长到72 851元,GDP增长速度由2011年的10.9%快速增长方式平稳过度到7.4%的中高速增长。山东省三产增加值占比总体呈现一二产业占比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逐渐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超越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尚未超过50%。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反映着山东省经济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全省的角度看,截至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6.7%、45.3%、4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山东省开始以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2015年刚刚降至8%以下。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GDP落后于广东、江苏两省,位列第三。人均GDP落后于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七省市,在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八。
2.资源现状。七年来,山东省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万元GDP电耗和能耗两项数据,持续下降,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造林总面积每年都在20万公顷左右,有效缓解了水土流失情况。但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不断下降,2016年,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为220.32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量的0.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2.6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 354.9立方米/人的9.5%,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全省有92.4%的一般工业废物被综合利用,枣庄、泰安两市不仅100%利用,还处理了多余的废物;济南、日照、莱芜、临沂等市的综合利用率接近都在99%以上。全省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0.14%,其中,济宁市最高达到了100%利用,青岛市的综合利用率较差,仅为18.2%。
3.环境现状。近七年,山东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下降,但排放总量仍很高,表现为省内空气质量变差,空气优良率下降了。但空气状况好转趋势。城市环境噪声有小幅上涨,这与城市车辆增加、城市建设施工点增多有关。2016年,全省人均公园面积17.9m2,绿化覆盖率达到42.3%,而且呈现出城市中心区低,地级市普遍较高的规律,与之相反环境噪声等级呈现市区高,地级市低的特点。城市垃圾自2014年起,已实现了100%无害化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90%以上。
4.社会现状。这七年,山东省各项社会数据不断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七年前的161.4%,2015年农村人均收入与2011年相比提高了54%。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从业人员工资大幅度增长。公共图书馆与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稳步上升,人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从全省角度看,2016年可支配收入达到人均24 685.3元/人。城镇居民为34 012.1元/人,青岛市最高,菏泽市最低,仅为22 122元/人。农村居民为13 954.1元/人,青岛市、威海市较高超过了每人17 000元,菏泽市最低,仅为10 705元/人。由此可得,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差别仍然存在,这种差别不可忽视。在消费上,食品烟酒方面是居民的主要消费,其次是居住消费。
5.綜合分析。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山东省在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个方面的各项数据大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甚至处于领先水平。首先,优势。其一,山东省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等优势,并且人民的环保意识较高。其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强了山东省与海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技术交流,为循环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其三,山东省政府大力扶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为循环经济的深化提供了人力资源。其四,“上合峰会”的召开以及国家提供的特色方针政策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其五,2018年初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培育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转换掉传统以资源和政府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次,不足。一是淡水匮乏,且仅有的淡水资源污染严重。2016年,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为220.32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量的0.7%,水资源总量较低。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山东省以内丘陵遍布,东营是黄河入海口。地理条件的复杂,外加历史上人为原因,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三是工业循环仍需改进。工业污染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效率水平较低。 二、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次构建指标体系时,主要坚持了科学性、整体性、独立性、可行性和动态性五大原则,基于以上四个方面和综合分析,建立起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的评估体系包含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4个一级指标,有综合经济、经济结构、减量化、再利用、污染排放、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8个二级指标,有人均GDP等20个三级指标。
三、山东省循环经济AHP评价
(一)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及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把与决议一定相关的指标拆分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并依照此程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议。
经过一系列的步骤计算,求得各目标层的权重,代入各指标数据,得到评价结果,分析可得,经济和社会指标评价结果整体最好而且最平稳。环境指标系统发展最差且波动最大。资源指标系统总体波动不大,但是发展水平不高,且在近两年出现略微的下降。
(二)评价结果分析
1.从经济指标看,该指标是四大指标系统里在近几年出现上升的指标之一。2014年之后,我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所以经济评价结果呈现稳定增长状态。从二级指标看,综合经济指标比经济结构指标好,有三年的评价结果都在0以下,在2016年达到0.553。在综合经济指标里,2017年人均GDP与2011年相比翻了近一番,节能保护支出最高年份是最低年份的2倍。综合经济指标强势的同时,经济结构指标却相对较差,六年间评价结果都低于0.3。尤其是第三产业GDP增长率指标总体趋势一直在下降,近两年的比例不足10%,发展潜力巨大。此外,经济结构体系中的其他指标也有提升空间。
2.从资源角度看,资源指标评价分数不太稳定。2011年评价结果为0.155,到2016年的-0.384,下降迅速。对比两个二级准则层,再利用指标和减量化指标均发展不太好,都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后又急速下降。
3.从环境指标看,山东省的环境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两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也很好,尤其是环境质量指标,评价结果在2013年和2014年达到0.4以上。这与山东省紧靠大海密切相关,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山东省总体上拥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随着近年污染的加重,环境指标评分有所降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粉尘的排放总量略有提升,未来需要控制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增长,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将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4.社会指标。社会指标在四大指标系统评价结果发展较好,2016年高于0.6。在2013—2016年呈直线型稳定发展,且发展较为迅速。社会发展指标从2011年指标评价结果低于0,到2016年的0.606,一直在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每人2万余元,到2016年每人3万余元,六年之间上涨了近1倍。社会稳定指标由2011年的0.22下降到2016年的-0.087,下降速度也很快。六年间,城市恩格尔系数降低5.6%,从业人员工资也实现由3万~6万多元的变化,反映了山东省在收入分配方面越来越重视公平,社会收入、贫富差距越来越小。两项分指标的快速增长,是对这六年间山东省社会指标快速增长的反映,评价结果较低,又暴露了目前该指标仍存在很大差距的现实,未来还需要努力补足短板。
综合分析可得,山东省循环经济整体上在不断进步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山东省循环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好,评价结果超过0.8。但是,三者的原因不同。2014年,环境指标最好,拉动城市循環经济水平的上升,而经济和社会指标仍有差距。2015年,社会、资源和经济指标最好,从而提升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指标水平较差。2016年,社会和经济指标最好,资源和环境指标水平较差。
四、结论与总结
经过AHP法的分析计算,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山东省循环经济的运行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已经达到较高层次。
第二,资源系统仍是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短板,未来要在资源的减量化使用和再使用上加大发展的力度。无论是资源利用的效率还是资源的循环利用,都需要在整体上进行加强。
第三,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也应重视节能保护支出、人均GDP,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率、恩格尔系数等。
第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山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用清洁能源,深度挖掘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清洁的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改善能源使用比例;发展循环工业,各企业要加快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使用先进的节能的生产流水线。另外,各大公司内部要加强废料的多级利用。最后,政府要科学规划和建设工业园区,鼓励企业之间建立起循环生产程序,践行循环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2] 杨华峰,张华玲.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123-128.
[3] 宋常清.油气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与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2.
[4] 王茂祯,冯之浚.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163-166.
[5] 陈晓红,傅滔涛,曹裕.企业循环经济评价体系——以某大型冶炼企业为例[J].科研管理,2012,(1):47-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