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阳”为何日薄西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当人们提起Unix系统、Solaris操作环境、Java系列开发工具,人们心中一定会升起那轮“太阳”。而日薄西山的Sun至今还让人唏嘘不已,当前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无论是IT巨头还是新锐公司,又该如何在风云变幻中掌舵前行呢?
  且把历史的时钟回拨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西海岸四季如春的硅谷腹地,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名研究生共同创办了一家名叫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的计算机公司。Sun这个名字来自于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几个单词的缩写,也恰好预示了公司如一轮朝阳般的发展前景,依靠销售工作站,Sun公司在成立后的第一个季度就实现了赢利。
  Sun公司1986年上市,在NASDAQ的标识为SUNW。创立伊始,Sun的创立者就以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率先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独特理念。后来,这一理念已驱使Sun成为向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具实力的硬件、软件与服务的领先供应商。Sun是开放式网络计算的领导者。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对客户恪守着体现"开放思想"的重要承诺:促进多种选择,提供创新技术,提升客户价值。
  在2001年的高峰期,太阳公司在全球拥有五万名雇员,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它的办公面积超过50足球场(45万平方米),并且还有十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办公楼正在建设中。当时,太阳公司不仅打败了包括IBM在内的全部工作站(WorkStation)和小型机(MiniComputer)公司,而且依靠它的Solaris(操作系统)和风靡世界的Java程序语言,成为在操作系统上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太阳公司不乏能人,它不仅为Google培养了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韦恩・罗森(WayneRosen),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Google工程部门的基础。
  但是,衰退的太阳公司,不仅人数规模、市场股值、办公面积远不能和当年相比(能人都走了,办公楼也卖了,股票一落千丈),而且彻底退出了IT领域霸主之争。太阳公司从1982年成立到2000年达到顶峰用了近二十年时间,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足以令经营者为戒。
  回顾太阳升起之时
  Sun公司是当时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主要产品有UltraSPARC系列工作站、服务器和存储器等计算机硬件系统,Sun ONE品牌软件、Solaris操作环境和Java系列开发工具和应用软件,以及各类服务等,并以其高度灵活性、缩放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等特性赢得全球各个行业客户的青睐。Sun处于信息技术领先提供商的最佳位置之上,这缘于它拥有以网络计算为核心的产品线,由解决方案所引领的销售模式,作为核心技术的基础设施系统,具有革新性的组织机构,研发上的巨大投入,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自2003年年初开始,Sun公司将“低成本计算”作为其核心战略之一,从产品、技术、服务、与合作伙伴的联盟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降低成本和复杂性,满足企业客户降低总拥有成本、提升企业效能的迫切需求。Sun的足迹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欧洲、中东和非洲,日本和亚太等地区,Sun产品的市场份额都在攀升。Sun面对众多客户的喜爱和欢迎,预示它在新的世纪中取得更加辉煌业绩的美好前程。
  然而从本质上说,当时的处理器是现货供应的零部件。在这种背景下,早期的Sun工程师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发出他们的第一批产品,并立即在技术市场取得成功。Sun早期取得的成功得益于竞争对手数字设备公司遭受重创。这家公司凭借更为早期的技术崛起,但随后又因技术落后陷入低谷。
  上世纪90年代,Sun巧妙地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成为对手眼中不可能被打倒的敌人,类似IBM这样的公司对Sun的恐惧就像现在的微软恐惧谷歌一样。当时,任何希望进行严肃技术计算的人都纷纷购买Sun的产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机器本质上就是唯一选择。
  失败早已埋下伏笔
  Sun面临的问题是成功后随之而来的永无休止的压力。开发复杂的操作系统有时是一门高精尖的工程学,需要求助于贝尔实验室―成为一个更为直接的工程学任务。借助于NT,微软朝着成熟的操作系统迈出重要的第一步,此后问世的Windows则消除了与Unix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在市场上获得极大的关注度。就在我们窥探Sun的发展本质时,一切变得明了起来。
  摩尔定律再次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在Sun最初打拼的日子里,低端英特尔芯片还被人们视为一个笑话,但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英特尔芯片的性能已经赶上Sun植入机器的专利芯片。根据收益递增理论,成功的公司趋向于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在无形中赋予英特尔又一股推动力。
  Sun在上世纪90年代晚期打出的口号是“我们就是.com前面那一点”。当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任何经营一家严肃网站的人都张开双臂“拥抱”Sun,所有处在风投资金浪潮中的人都将购买昂贵机器视为一个更容易的做法,虽然他们可能有另外的选择。随着Linux的崛起,软件不可避免地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结果,但在这个舞台上,留给Sun的戏份已经不多。所有这些可能应验了一句老话―不管船长如何掌舵,注意风向才是最重要的。换言之,正确利用自己所处环境需要相当的技巧,当命运与你作对时,上帝才会伸出援助之手。
  甲骨文麾下的sun
  2009年4月20日晚19时40分消息,Sun终于卖了出去,但是买家不是IBM,而是IBM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商甲骨文(Oracle)公司。甲骨文和Sun联合宣布了一项最终协议,甲骨文将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Sun。而如果不计Sun的现金及债务,该交易总额价值约为56亿美元。
  本是平淡无奇的一天由于甲骨文和Sun的演出显得有一些紧张:Sun这个曾经盛传被IBM收购的公司最终以74亿美元被甲骨文收入囊中。
  如果说甲骨文之前与惠普推出的那个存储服务器还只是玩玩票的话,那么与Sun完成交易之后,甲骨文将一脚踏入硬件领域―不用再费力扩大生产线,无需担心硬件的渠道问题,甲骨文俨然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硬件玩家。
  收购后获得的Java和Solaris对甲骨文至关重要,前者帮助甲骨文坚定在中间件领域的优势,后者能够帮助甲骨文实现对抗微软的梦想―如果你知道拉里・埃里森与微软的一些花边新闻的话。但是埃里森还说了,Sun与甲骨文的结合,改变了IT产业―这是一流软件企业与关键任务计算系统的结合。
  甲骨文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够设计综 合系统、企业应用甚至到存储产品的公司。听起来有点像苹果走的路,软硬结合将事情变得简单,而甲骨文+Sun能否成为企业级产品领域的“苹果”?也许可以。甲骨文的总裁其实已经暗示过了,甲骨文正在寻求这样一种机会:从磁盘到应用一应俱全。
  Sun现在就可以提供Java语言以及一些软件服务,这对于甲骨文来说并不新鲜,即使甲骨文收购,甲骨文所做的只能是更好地利用Java语言。而那些硬件设备则不然。Sparc芯片是Sun最值得骄傲的产品,服务器是Sun赖以起家的产品线,存储设备是Sun近期表现最优异的产品,更别提他们还刚刚发布了云计算策略,你要知道,这是在服务器领域里最热门的一个词语。如果拥有了Sun,甲骨文可以直接拥抱云计算,直接拥有进入数据中心的实力,直接成为一个 IBM似的“巨无霸”公司―以硬件厂商的表象游走在IT行业,用软件和服务捕获客户。
  当然,做硬件玩家并非易事,就目前来看,IBM、惠普、思科甚至戴尔都有可能在甲骨文走向硬件领域的途中给来上一小刀。收购失败的IBM不知现在作何心情―没想到一失手,却造就了另外一个"IB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21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