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木芙蓉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木芙蓉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名三色花、木莲花、拒霜花、芙蓉花、地芙蓉等,隶属锦葵科,因其喜温暖湿润气候,常见于南方地区。木芙蓉花色多为红色、白色、淡粉三种,各具姿态,常因外形姣好,对空气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常被作为观赏花木。基于此,简单介绍了木芙蓉的观赏特性,并结合其文化特质内涵分析了其园林应用价值。
  关键词 木芙蓉;观赏特性;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木芙蓉作为一种观赏花木,易于繁殖,盛开于景色凄清的秋天,因其花色艳丽、树形优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描写木芙蓉的诗句,唐代时就已受诗人关注,宋代为最盛时期,王安石的《木芙蓉》这样描述道:“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装慵。”写出了群植木芙蓉邻水而居露染花开朦胧的意境之美,这是指木芙蓉的观赏特性。本文探讨在园林应用中如何营造木芙蓉的景观特色。
  1 木芙蓉的观赏特性
  木芙蓉的观赏特性主要指其本身生物特性所展现出来的外观欣赏价值与其在艺术性方面与其他景物结合所呈现的意境之美。首先,木芙蓉本身的枝干、树形、花和枝叶所具有的外观之美,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春季新树抽芽,生机盎然;夏季绿叶成荫,摇曳生姿;秋天霜浓露重,凌霜而开,分外鲜艳;冬天叶疏枝茂,娴静自然。因其观赏价值高,繁殖简单易存活,且花期长,备受现代人们的青睐,广泛用于园林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多临水种植,静水落花,相映成趣,或与其他植物色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1.1 木芙蓉的外观之美
  1.1.1 树形的观赏特性
  树形是指树木成长过程中的空间结构,是构景的基本要素之一。树形结构体现了树的构型之美,不同形状的数目,展现了不同的韵律感层次感。木芙蓉的树形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形体特征。幼年时期的木芙蓉,树形纤细,树冠仍未成形,类似于圆柱状,枝干四溢,没有粗壮的树干,呈现出一种纤弱苗条的凌乱之美;成年时期的木芙蓉,下端长出成型的树干,上部树冠向外呈辐射状,拥有了一定的形体结构,花开时展现出一种秩序之美;老年时期的木芙蓉,多显示出丰满圆实的充盈之美,更显沉静厚实。
  1.1.2 花的观赏特性
  木芙蓉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观赏绿化价值高,其花为衬式星散花相,花团锦簇,开于霜意渐浓的金秋,据《群芳谱》记载:“此花清姿雅致,独殿群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君子。”意在说明木芙蓉花高洁的品质,《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就将黛玉比作木芙蓉,亦可见木芙蓉在文学史上的文化价值。另外,木芙蓉的花色也独具特色,除色彩鲜艳之外,部分品种花色可随时间变化。例如,品种稀缺的“三醉芙蓉”和“弄色芙蓉”,一天之中花色不同。又因其花类牡丹、芍药,花大而饱满,有荣华富贵之意,更受人们喜爱。芙蓉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单瓣花型的木芙蓉花瓣平整,简单高贵,给人以清冷孤高之感,重瓣花型的木芙蓉,花团锦簇,艳丽至极,唐代诗人刘滔在《木芙蓉》中这样描述:“黄鸟啼烟二月朝,若叫开即牡丹饶。”在他看来,娇艳的木芙蓉胜过牡丹。木芙蓉有一种罕见的品种,因其每朵花的盛开时间不同,且是变色芙蓉,在同一时间,同一棵树上,人们就可看见不同颜色的花朵,欣赏价值更高。
  1.2 木芙蓉的意境之美
  芙蓉花在不同的氛围中会有不同的情境之美,不同的树种也会创造不同的意境之美,从古代描写木芙蓉的诗词中就可见芙蓉花拥有不同的意境之美。韩愈的“新开寒露丛, 远比水间红。”描绘出的是露浓的清晨,靠水而居的木芙蓉娇艳欲滴,是一种朦胧之中的艳丽之美;徐铉的“怜君庭下木芙蓉,袅袅纤枝淡淡红。晓吐芳心零宿露,晚摇娇影媚清风。”则展现了一种冷清氛围下淡淡芙蓉香阴柔之美;成大的“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写的则是木芙蓉的刚强之美。不同外景内情产生的是丰富的意境之美。
  2 木芙蓉的生态功能
  木芙蓉由于其生理特性在生态防护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根部结构错综复杂,在地底能够向各方面延伸,牢固扎根于土壤之中,稳固地基结构,保持水土。另外,木芙蓉灌木的特性在夏天能够降低天气温度,遮挡阳光,是人们乘凉避暑的好去处。再者,木芙蓉的灌木特性不同草本特性,其光合作用对环境的绿化效率更高,除尘净化效果更加明显。
  除以上作用外,木芙蓉还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在临床应用方面可活血化瘀,治疗炎症,花、叶皆可入药;木芙蓉的花亦可用作食材,具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功效;木芙蓉的茎皮纤维是很多纺织用品的原材料,经济效益极高。
  3 木芙蓉的园林应用
  木芙蓉作为一种观赏性很高的植物,因其顽强的生命力与自身的生物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木芙蓉在园林应用中不仅包括观赏价值,而且包括绿化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绿化价值更应该放在首位。当前,南方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水土不断流失,环境不断恶化,而木芙蓉在美化城市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都具有缓解作用。
  3.1 木芙蓉园林应用的美学要求
  3.1.1 与园林各构成要素的结合
  要想充分发挥木芙蓉在园林种植的美学价值,需要与园林中各构成要素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状态。园林山水讲求天人合一、格调高雅,因此木芙蓉与园林各方面的的搭配都需格外重视。首先是与园林中水的结合。水是园林景观中的灵魂,体现着园林的灵动之美与静谧之感,木芙蓉喜湿,适合临水而生,无论是波光粼粼的湖水衬以木芙蓉的恬淡娴静曼妙体态,还是潺潺淙淙的流水加之随风而动的斑驳疏影,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南方特有的灵动情调。其次是与山石配合。如何在园林山水之间体现韵律感层次感,植物与山水的搭配起着主要作用,在配置木芙蓉时,需考虑它的生理特性,然后再考虑它的美学特征。
  3.1.2 与园林各组成要素的美学搭配   木芙蓉在种植前需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季相设计与质地的问题。颜色艳丽的木芙蓉可选择纯绿色背景,构成一种万绿从中一点红的互补效果,颜色淡雅的木芙蓉可以选择孤植,以彰显其清雅之美;在季相设计方面,可以选择与其它季节开花的数目搭配,这样一年四季便会景观丰富;木芙蓉的质地粗糙,美丽外表下带有一点阳刚之气,若与质地同样粗糙的树种相结合,就会增加许多情趣,若与质地细腻的树种结合,则多显点妩媚姿态。
  3.2 木芙蓉园林应用的绿化要求
  3.2.1 美化环境
  植物除去观赏价值之外,还有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木芙蓉属于灌木类或乔木类,对环境净化具有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吸收粉尘净化空气,而且能够隔离噪声,防治声音污染。木芙蓉除了能够净化粉尘,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可大面积的种植木芙蓉,一则美化环境,二则其观赏价值也可形成城市一道的靓丽特色,净化人们的视野,三则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3.2.2 固土护坡
  木芙蓉根系盘结交错,能够深植于地层之下,树的稳固性更高,加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因此,可在生态防护中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此外,有助于增强边坡的稳固性,大面积的种植木芙蓉,可形成一条景色优美的绿化带,以防止水土流失,蓄养水土肥力,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
  3.3 木芙蓉园林应用的配置要求
  木芙蓉的配置方式包括孤植、对植、丛植、列植和群植等多种方式。对于品种珍贵的朝夕三变色的“三醉芙蓉”和隔天变色的“弄色芙蓉”可以采用孤植的方式,或者2~3株一起种植,利用其变色之美充分展现出它的独特新颖之处,营造出别致的奇幻景观。对植的方式适用于各类建筑、园林、公园、道路的门口,这类地点环境相对严肃,对植的方式不仅增添了一种秩序感,木芙蓉的美丽外观更给其增加了一种环境美感,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对比其他树木,木芙蓉的观赏价值更高更易种植。在湖边地区、公园林地、道路两旁这些地区,可以采用丛植方式,木芙蓉喜湿,适宜种植在水边,这符合了其生理特性。另外,从美学观赏特性来看,靠水而居,丛植的木芙蓉倒影于水中,与微动的湖水相映成趣更添一种动静结合的意蕴之美。而在公园林地或道路两旁,丛植木芙蓉虽然没有水的灵动之美,但是井然有序的从植方式使其平添一份秩序对称之美。列植可以算为中小型的种植方式,用于生态脆弱区,木芙蓉可吸附颗粒物,净化环境,提高当地的生态防御力,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增加其观赏价值。群植的方式适用于地势平坦开阔地区,大面积种植木芙蓉可形成一幅壮阔的花海景观,其观赏艺术性更高更具魅力。木芙蓉的配置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能展现它不一样的魅力气质。
  4 结语
  笔者分析了木芙蓉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木芙蓉除具有一般植物所具有的装饰作用之外,还具有很深文学意蕴,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各朝各代都有赞颂木芙蓉的优美诗篇。现代,人们又发现了其生态效益,种植更加广泛。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木芙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丰富的文化意蕴,是提升南方城市外观形象的必备植物。另外,木芙蓉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材用价值,绿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芦建国,李艳.木芙蓉的观赏特性及其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12):163-164.
  [3]李娟,陈训.贵州百里杜鹃保护区杜鹃属植物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83-2485.
  [4]沙延鹏,王岩.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杂粮作物,2010,30(6):455-456
  [5]鲍平秋.园林植物、生态园林与低碳城市[J].江西农业报,2011,23(11):34-37.
  [6]徐雪茹.关于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2010,51(1):66-67,93.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1762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