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心力渐退,活动和决断能力下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社会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不如青壮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情感,并为异常情感所伤而发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和心理护理的服务。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护理
  人类的寿命延长,人口结构老龄化,是当代的世界性趋势。如何保障老年人欢度晚年,提高其心身健康水平,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中,老年人的保健问题,又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是否健康幸福的问题[1]。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应该提高到重要的位置。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心力渐退,活动和决断能力下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社会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都不如青壮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情感,并为异常情感所伤而发病。
  1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
  1.1性格不够稳定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比,性格不够稳定,情绪容易变化。老年人对生平多在有意、无意中做了总结,形成了某种独特的心理模式。容易表现出主观、自信或保守、固执,当经验脱离实际,客观不能符合主观时,又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表现为急躁、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如古人言“性气不定,止如小儿”。
  1.2产生情感抑郁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比,还容易产生忧、思、悲、惊、恐等负性情感而情绪抑郁。因为老年人一生之中,经历了生活的操劳,又面临着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和地位发生的变化,以及死亡的威胁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的现实,所以常常沉溺在回忆过去之中。即使境遇顺利者,也难免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1.3易患疑惧心理 例如体力较差、生活自理力不从心的老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但又顾虑死亡,生怕增加别人负担,怕人厌烦。有的老年人惧怕生病,总怀疑有病,又不敢去检查,担心真的查出病,思想上矛盾重重、忧心仲仲[2]。久病卧床的老人,往往对疾病痊愈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厌世情绪,特别怕人嫌烦;一旦受刺激,甚至会寻死了结。
  2 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
  2.1学会自我心理保护 对人生要有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和乐趣。要善于安慰自己,设法从不幸中解脱出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使之平静。依靠亲人朋友,取得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
  2.2培养良好的心情 要积极工作,即不放弃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中,使自己充满信心。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如种花养鱼,读书看报,写字下棋等,使退休后的生活有所寄托。多用脑、动脑,不仅丰富知识,而且使脑子越用越好。多结交朋友,相互关心帮助。
  2.3消除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因素 指导老人学习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们科学地安排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乐趣。树立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发挥社会的支持系统,提供社会保障,如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娱乐场所及老人服务事业等,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2.4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 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积极与医护人员合作,认真对待疾病。学习有关疾病的知识,有的放矢进行自我护理。对于力所能及的活动与锻炼,应积极参与。
  2.5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生活起居。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戒烟戒酒,减少不良嗜好对身心的危害。饮食要适当,不偏食,不多食,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心理护理要求
  3.1 语言沟通障碍 安定老年人情绪,热情地介绍有关知识。主动与老年人进行交谈,对失语老人应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且说话要缓慢而清楚。采用体态语言与触摸方式与老人沟通,如做手势、摆姿势、眼睛和身体的运动、面部表情、握手、拍肩等,以便正确理解和帮助表达老年人的需求。反复进行语言训练,注意老年人的发音、语言清晰度和节奏,由简单到复杂。
  3.2社交障碍 以积极的情绪和状态来主导老人的心境,经常置换老人的位置,充分理解老人的情感,抚慰老人的病痛,满足老人的需求。采用有声语言交往与无声语言交往,加强与老人接触的频度,主动增进了解与信任。在老年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扩大他们的社交范围。
  3.3调节障碍 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增强健康教育,训练老年人的敏感度和耐心,积极控制情绪,主动配合治疗疾病。应用心理护理来转移老年人的有害心境,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加强日常生活护理,维护和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开展社会与家庭护理服务,保护自理功能。
  3.4记忆力障碍 增进社交机会和增强社交能力。进行智力活动或感知活动的合理锻炼,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注意脑的保健,保证足够的睡眠,有利于脑的代谢与脑功能的恢复,学习与运动相结合,合理用脑,促使智力发挥,加强记忆。
  3.5角色紊乱 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寻找新工作,提供老年人再服务机会,充实精神生活,发挥余热。向老年人耐心介绍角色过渡与互换的必然性,培养老人新的兴趣,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生活规律,逐步适应新生活,并满怀信心地去面对离、退休后的新角色。与老年人心理沟通,平时多关心、体贴。尊重他们的成就感和权威感,遇事主动与老人商量。劝导老年人多寻找开心的事,摆脱琐事,多参与社会活动。合理安排晚年生活,使老年人得到尊重需求的满足。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适当的活动,延缓退行性衰老的改变,一旦有病积极诊治。帮助丧偶老人克服社会、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阻力与干扰,协调多方关系,积极寻觅新伴侣,建立新家庭,享受晚年幸福[3]。
  3.6自我形象紊乱 帮助老年人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建立起新的有规律的生活制度,指导他们早睡早起,坚持锻炼,按时进餐,保持营养,定时排便,戒除烟酒,劳逸结合,乐观生活。尽量改善老年人以往决策者的“至高无上”,或离、退休后的“人老无能”等不良心理反应,缩短角色互换过程中的不适应期。
  3.7家庭作用改变 帮助老人制定家庭收人、支出计划,合理安排经济生活。帮助他们寻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维持基本生活。指导老年人的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意识,提供社会服务条件,以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为老年人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转移心境,对丧偶1~2年后的老人,积极提倡再婚,达到互相照顾、共同生活、安享晚年的目的,同时又能解决独生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繁忙不能全日照顾的危机。依靠社会力量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参考文献】
  [1] 杨秀珍,樊彩凤.浅谈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71-4873
  [2] 刘巍.浅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医疗前沿,2007,1(1):89.
  [3] 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697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