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自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海外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竞争力。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来解析中国海外孔子学院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90-02
  绪论
  从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已有九年,这个中国文化的标识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广泛认知为平等、尊重、共享和发展。通过汉语言和传统文化精髓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全球化的战略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于有着深厚文化资源和成熟文化心理的中国来说,孔子学院带来的最终将是文化传播与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双赢。中华文化将更具亲和感和向心力,当然,这只会发生在主动参与和冷静抉择之后。论文分析孔子学院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意义,希望孔子学院能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孔子学院的概述
  (一)国内外背景
  1.国外背景
  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中国“文化热”。从国际背景看:一是现代西方社会出现了两股引人注目的思潮,即“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正是为了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寻求解决人类及全球问题的答案,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二是出现了独特的东亚工业模式,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许多西方学者都认为,在二十一世纪,亚洲将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重心。由此,有的学者提出的“东亚价值”,这在学术界很有影响,而儒家文化又是“东亚价值”核心源头。
  教育国际化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孔子学院正肩负了这一历史任务,对外汉语教学承担起教育文化交流的重任。孔子学院不仅在世界各地用传统的中国化教育方式教授外国人中文,让他们了解中文的悠久历史文化,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把儒家的“仁爱”、“贵和”、“中庸”、“人本”等思想传播给了世界人民,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2.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的“文化热”。从国内背景来看:一是由于自身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从而导致文化观念的变革。二是由于与外来文化发生接触,从而出现了一个与本土文化完全不同的参照系,从而促进一个民族或国家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评判和选择。三是由于社会本身的人为原因,造成对传统和现实的本土文化信仰的反思和再估计。继八、九十年代 “文化热”后,又再度掀起“国学热”,而儒学和孔子研究则是“国学热”话语中心之一。
  (二)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2004年“国家汉办”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海外办学,孔子学院应运而生。目前,全世界已有106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个孔子学院或孔子学堂,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是世界关注中国文化的有力例证。
  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 “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二、孔子学院传播的中国文化的性质
  中国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孔子学院要向世界传播的当然是中国文化中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内容。但是,什么样的文化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髓,体现中国的核心价值和软实力,同时又是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具有显著差异之处。孔子学院传播的中国文化的性质问题,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思考清楚的问题,更是孔子学院、包括社会各界都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第一,孔子学院需要向世界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具有世界价值和现代意义的内容。
  第二,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要突出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将其发展为具有世界性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仁者爱人、以德治国、道德教化思想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动力,也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并不断产生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等元素为寻求世界不同文明以及人与人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
  第三,孔子学院的发展要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还需处理好文化认同与文化批判之间的关系。孔子学院面对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其传播的儒家思想既非全盘西化,也非中体西用,而是需要充分挖掘儒家思想与现代人权、民主思想的共通之处,通过张扬人的主体自觉性和创造性,在人权民主思想之上追求人自身修养的提高,进而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三、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传承与推广
  语言文化的推广程度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利用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有助于中国与其他各国的文化沟通、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的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世界的眼光,在语言的推广中自觉传播中国文化,以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为支撑,保持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价值,使千古厚积的东方智慧在人类文明中保持自己的一份精彩。
  正因为文化需要传存,才会有造纸、印刷术、图书馆、现代电脑、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如果没有文化的传递和储存,也就没有精神世界的继承和发展,进而也就没有整个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学院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代表,担负着向全世界传播文明使命的同时,又发挥着巨大的文化传播的社会继承功能。   (二)文化碰撞融合
  文化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与民族性,不同文化体系的矛盾、冲突和碰撞由来已久。然而,文化融合与文化差异一样,都是人类社会进步所不可缺少的。每个民族都是其历史文化传统的伟大继承者,在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它一方面顽强地守望自己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接受和补充本身缺失的东西。而事实上,多元文化在冲突中融合,并在融合中得以发展。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院”,也不是简单的培训机构,而是一个具有统一品牌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三)民族文化发展
  孔子学院的文化意义也就是要使中国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能够达到互相沟通和理解。孔子学院最高的目标当然是让中国和其他的国家彼此都能够承认以同等权利来评价对方和这个世界,而同时又能够彼此去衡量、去接受、去认识对方的观点、思想,最后也许可以找到一个大同的立场,使大家能够不同程度地接受。而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的,就必须要彼此了解,彼此交互认识。这时,文化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孔子学院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将儒家思想、民族精神传到世界各地。从另一方面说,就像前面说过的,孔子学院在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在不停接受和补充本身所缺乏的东西或者某种精神力量。所以,孔子学院的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中国民族文化内涵和外延的丰富和发展。
  (四)文化全球化
  孔子学院是中外加强交流的结果。语言是交流的媒介,弘扬中国文化、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形象都需要汉语的世界化,各国人民只有掌握了汉语对中国才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为增进外国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外国学习者提供优良方便的学习环境,中国开始在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以多种方式合作成立以汉语言教学和汉文化传播为内容的孔子学院。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始,目前在世界各地先后成立了数百所同名学院。汉语诵读逐渐成为时尚,世界各地已勃然掀起一股学汉语热潮。世界文化都是在冲突融合中壮大的,强大崛起是参与国际体系的结果。对于正在构筑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而言,文化全球化可谓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那么,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的孔子学院,也对中国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语言的交流承载着文化的交融,中国欲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形象、传达和平发展的科学理念,就需要让世界了解汉语、让世界说汉语。那么,孔子学院的建立,使中华文化近距离地走到了西方人面前,使各国人民在自己国家就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和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孔子学院在学习借鉴国际上已有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管理机制和传播战略的基础之上,突出显示了孔子学院的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
  总之,孔子学院的建立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文化实力,是推广中国文化的全球文化品牌。当然,孔子学院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难题,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努力。但是,希望在今后的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孔子学院能积累智慧、吸取经验教训、发扬创造精神、把握机遇、迎难而上,让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真正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廖群峰.从孔子学院的普及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湖南社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1-43页
  [2]吕晶.以孔子学院为例――试论中国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中的发展.中国教师・高等教育.2011.78-79页
  [3]傅丽萍.李刚.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期.97-102
  [4]聂莺.孔子学院文化品牌形象解读.工会论坛.2012年1月第18卷第1期.107-109
  [5]任晶晶.从“孔子学院事件”看中国文化公共外交的机遇与新路.领导科学.2012年11月.48-49页
  [6]唐智芳.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第27卷第2期.105-109页
  [7]李松林.刘伟.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4月第4期.43-47页
  [8]郭秋梅.卢勇.孔子学院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3月第32卷第3期.24-27页
  [9]马洁.软实力发展――观察我国的孔子学院.学术纵横.2013年第4期.95页
  [10]吴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学术论坛.2009年第7期.141-145页
  [11]苏冠蓉.黄海涛.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文化价值分析.教育探索. 184-189页
  [12]王蕊.论孔子学院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意义.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第35卷.136-138页
  [13]聂莺.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价值初探.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29卷.127-129页
  [14]游淑鸿.汉语言文化推广的模式与效果.神州文化.2010年.17-18页
  [15]洪晓楠.林丹.孔子学院的发展历程与文化意蕴.文化学刊.2011年9月第5期.3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4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