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奖励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奖励,对儿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奖励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使得奖励没有很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为了更好的发挥奖励的价值,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对奖励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遵循奖励原则,在熟悉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因人施奖。
  【关键词】奖励;儿童;教学活动;教师 在赏识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奖励在教学活动中开始广泛运用。奖励如一股春风,给儿童以温暖与快乐,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奖励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儿童的心理,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奖励教育”就是这样的良药。
  一、奖励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奖励所用的语言角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最快完成课堂练习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练习本兴致勃勃地来到老师面前,老师只是匆匆看一眼,然后对该学生说:“你真棒,你做得真快!”这些类似的情景,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
  (二)奖励的时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在不合适宜的时候给予孩子奖励,从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的实现。
  综上分析发现,奖励在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奖励的语言指向性不明确;第二,忽略奖励对象的个别差异;第三,奖励的使用频率与时机把握不当.
  二、奖励在低年级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策略
  针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奖励时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解决:
  (一)遵循奖励的原则,实现奖励的价值
  教师在运用奖励时,应该遵循奖励原则,发挥奖励的正面效应,促进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1.奖励的指向性要明确
  教师在奖励时,指向性要明确,所谓的指向包括指向个人、指向过程和指向结果。教师不能单纯地为了奖励而去奖励,把奖励当成一种装饰品,随意进行奖励。
  2.灵活运用奖励
  灵活地运用奖励主要是指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孩子给予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奖励。对于教学活动中不善表现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适当地多奖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对虚荣心很强的学生不应该多奖励,防止他们的骄傲自大心理。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这个阶段孩子自身的经验相对学前教育阶段已有一定的积累,情感体验相对比较丰富,对精神奖励也不难理解,这时要从物质奖励逐渐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
  3.奖励形式的多样化
  低年级教师奖励学生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多种奖励形式可以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与活动性奖励相结合等等。比如当孩子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品(如小红花、小星星)时,就能换一次玩自己喜欢的活动的机会。
  4.奖励目标要明确,教师意志要坚定
  教师对学生奖励的目标要明确,告诉孩子怎么样才能获得奖励,当他们做到了,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表示肯定并给予鼓励;当孩子做不到时,他(她)或许会想方设法得到教师的奖励,此时,教师要有坚定的意志,没有达到奖励的要求,就不能由于孩子的情绪而妥协。另外,教师也不能为了平衡某个学生的心理而给予他(她)不应得的奖励。这就丧失了奖励的公平性,同时这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奖励的恰当运用
  第一,教师在运用奖励时的态度应是真诚的,对学生良好的言行进行诚恳的表扬,让学生明白,他(她)的言行是值得奖励的
  第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权利、人格和地位。卢梭提出树立正确儿童观的重要性,他在其名著《爱弥儿》的序言中说到:“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哩。”这些话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儿童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第三,教师应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以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奖励方式来奖励。
  第四,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运用奖励,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和感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受奖励的机会。教师在奖励的运用过程中,也不能因为偏爱某个学生,而总是给予其奖励。
  第五,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奖励指导思想。奖励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奖励谁,奖励什么,怎么奖励,都需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三)家校合作,保障奖励效果
  家校合作,特别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从而及时又主动地调整奖励策略,保障奖励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家长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促进其教育行为的科学性与理性。总之,家校合作,共同促进了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化等方面全面发展。“奖励”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可以使他们更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我们的明天,行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处罚与奖励同为教师的专业权.中国教师2006(9)
  [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版
  [3]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4]王呈祥.学校教育中表扬问题的心理学透视.河西学院学报 第19卷第6期(2003)
  [5]张国栋 田莉 柯一琼.探究奖惩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1月 第23卷第1期
  [6]张志刚,梁建军,康建琴著.教师职业道德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
  [7]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716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