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当代“后”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近乎残酷的竞争,以及各种价值观的鱼龙混杂,使当前80后感到许多迷茫和焦灼,从而找不到幸福的坐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出发,分析与阐释幸福,提出80后应该怎样把握幸福,最终实现人生的真正幸福。
  关键词80后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当今社会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转型时期,旧的道德体系中的幸福观已失去其权威性而新的价值目标、幸福观尚未完全建立并展示出其主导地位,这使得正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80后”,易对幸福的理解产生偏差,影响对幸福的追求从而误入歧途,遭遇不幸。因此,有必要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深入解读,诠释幸福的内涵,在人生意义、人的本质的终极意义上给予青年幸福关怀;同时也为青年追求幸福和实现幸福提供一条值得借鉴的现实之路。
  一、什么是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然而,何为幸福?马克思主义经典认为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和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幸福的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它的最高表现是人们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首先,马克思把人的幸福和人的需要看作是不可分离的。他认为人自身的实现,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内在的必然性,表现为需要。”需要是幸福的源头,如果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现实性和人的幸福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可以说,满足人的需要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人的自由创造性的劳动无不是为满足人的一定需要而展开的。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马克思以前的幸福观,往往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立起来,主要代表是禁欲主义和享乐主义,它们都是具有宗教色彩和资本主义色彩的片面的或庸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一方面反对禁欲主义,重视人正当的物质利益, “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说来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另一方面,马克思并不忽视精神生活在幸福中的地位。单纯的物质资料本身并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只有在人具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前提下,丰富的物质生活才与丰富的精神生活一道成为幸福的内容。第三,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固然不能排斥生活的享受和需要的满足,但这种享受和满足是建立在劳动创造的基础上的,是与劳动创造辩证地结合在一起的。劳动创造可以使人身心两健;同时劳动创造可以使人独立自由;在劳动创造中人的潜能充分展开和发挥。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劳动创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这种享受较之生活中任何其他享受更丰富、更深刻、更充分、更持久。
  二、当代80后人生幸福的实现
  (一)当代80后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在于创造性劳动
  幸福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上的通过主体的不断创造和努力而实现的。这些客观条件,主要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等。并且从根本上来说,幸福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经济条件。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80后的幸福也必须立足于现实 ,通过创造性劳动,提高个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只有将个人幸福融合在社会整体幸福之中,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浓厚,创造幸福并非一项安逸的工作,需要青年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为幸福而奋斗!
  (二)当代80后实现人生幸福的条件是树立高尚的道德
  道德无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必要条件。就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在群体中的状态之中追求自身的幸福,他的幸福基本上都是在别人的帮助和配合下才能获得,而这种配合或帮助的正常得到,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别人的德性的保障的。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公德还是私德对于每一个人的每一份幸福的实现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道德,就不可能走上真正幸福生活的殿堂。就个人来说,个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他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甚至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对于单个人来说,能不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赞许与合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利害相关的事,而要得到社会与他人的赞许,就必须符合社会规范。
  (三)当代80后实现人生幸福的关键在于培养感知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感知的能力,然而一些人缺乏幸福的感受,或者说因感知幸福能力的低下而丧失幸福感。就今天的多数80后而言,生活几乎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但他们却找不到幸福,幸福不是物欲的满足、幸福是心灵的充盈和精神的充实。幸福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在当今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其生存状况大大改善,作为青年,完全有条件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更充分的满足,有时间、有精力、有实力去丰富人生、体验人生、享受人生、玩味人生。可以通过适当的享受,缓释工作学习的紧张,调剂生活,使心情更轻松、更愉快,从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学习当中。80后培养感知幸福的能力,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克服消极颓废情绪,进行适度的劳动,多活动,多锻炼。学会了享受人生,即使是物质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生活仍可时时处处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林剑:《幸福七题》,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英] 伯特兰.罗素著:《走向幸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陈瑛著:《人生幸福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高兆明:《幸福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5]冯俊科:《西方幸福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丁俊芳(武警石家庄指挥学院教员河北师大在读研究生)
  贾然然(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