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站在形而上学的对立面,科学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是人类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并指导人类科学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辩证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4-0095-02
  辩证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出现,对人类认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出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才开始从感性走向理性。
  一、感性认识为主流的时代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出现以前,人类文明已经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但是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终处于感性认识的层面。到了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时,感性认识仍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流。
  (一)原始社会的感性认识
  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宗教就已经开始盛行,宗教的产生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诸多自然现象的无法理解,比如电闪雷鸣。从宗教产生的自然原因中可以看出,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原始社会,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认清自然现象的高度。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感性认识的层面,即看到什么,大脑就反映什么,就认为是什么。人类的大脑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输系统,不会对所见之物进行理性的思考。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感性认识
  当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甚至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古代朴素辩证法也已出现,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公元前400年流行的所谓的古代朴素辩证法只不过是谈话和辩论的技巧,被称之为“催生术”。那时的辩证法主要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对辩证法肯定的描述,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另一种是对辩证法作否定的描述,以芝诺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都是脱离统一单谈发展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通过这种朴素辩证法去认识世界只能是感性的观察世界。
  (三)黑格尔自觉辩证法的感性认识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自觉辩证法开始在欧洲兴起。自觉辩证法的产生,其根源是社会实践上的深化引起人类认识上的矛盾,加上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现存事物,并认识到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思考辩证法。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表象思维的习惯可以称为一种物质的思维,一种偶然的意识,它完全沉浸在材料里,因而很难从物质里将它自身摆脱出来而同时还能独立存在。与此相反,另一种思维,即形式思维,乃以脱离内容为自由,并以超出内容而骄傲”。黑格尔自觉辩证法在探寻更加科学的辩证法的路上前进了一步,但他没有像马克思那样用感性活动的人来统一思维与存在,其核心还是唯心主义。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觉辩证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此不能真正的引导人类理性看待客观世界。
  二、人类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
  马克思在1872年《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从中可以鲜明的看出,黑格尔的自觉辩证法是坚持思维决定存在的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则推崇的是存在决定思维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最具科学的认识论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马克思运用感性活动的人很好的实现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统一,坚持走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路线,因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是真正的辩证法、科学的认识论。
  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不管是赫拉克利特还是芝诺,其主张的辩证法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的辩证法,主要原因就是其脱离统一而单纯的谈发展。怎样解决发展与统一关系问题,黑格尔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思维与存在。然而,虽然黑格尔抓住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来解决辩证法的问题,抓住了本质,但是他没有科学的理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错误的认为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相对于黑格尔而言,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更前进了一步,他找到了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纽带,即人。但费尔巴哈所找到的人是脱离历史、脱离实践的人。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通过不断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根源,即实践中的人。马克思通过用感性活动的人来实现二者的统一,从而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思想的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确定了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坚定的立场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
  脱离发展而单纯的谈统一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有形物体之上的哲学。精神意识在形而上学中超越一切主体,在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坚持思维第一性。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言,形而上学则推崇用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因此,列宁称它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是一种“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发展观。辩证法思想的出现,既是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思想的挑战,也顺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出现,打破西方长期坚持的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传统思想,科学的证实了“既是也是”辩证法思想存在的合理性,人类开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问题。   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和革命
  马克思在1872年《资本论》第二版跋里指出“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个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根源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根源于哲学的本体追求和本体批判的哲学反思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脱离了批判就不能成为科学的辩证法,不能成为永久的辩证法。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如不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质,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势必会被历史淘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正好突显了其永久的科学性。
  4.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辩证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得出的认识,作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是正确的认识,才是科学的真理。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经过了历史的长期考验,同时也得到了实践的证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正确的认识,是科学的真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才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才能更好的接受客观世界的检验。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着人类理性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论才能指導人类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人类全面看待客观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观点,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诞生以来就公开与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形而上学主张用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应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历史,我们认知的客观世界同样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这才是我们全面认知客观世界的正确之道。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人类理性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进行批判时写到“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理论原则,“否定性”是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的吸收了“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在坚持“否定性”的基础上突显了辩证法的批判性,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人类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充分利用“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 在批判精神的引领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理性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辩证法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人的自我理解提供特有的理解方式,在根本上讲,辩证法就是关于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内涵逻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是这样一个“内涵逻辑”,只有通过这个“内涵逻辑”的指导,我们才能科学的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上)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6).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   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    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马雅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