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和平年代,加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范文,结合具体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把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体现 爱国主义
  
  远离了硝烟的战火,我们幸福地生活在和平年代里。在和平年代谈爱国主义,人们的体会不是那么深切。有人认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责任,跟自己无关。甚至错误的谈论一些有损国格的话。所以,在和平年代,加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范文,结合具体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把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尤为重要。
  一、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3~17岁左右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乐观自信。表现为好奇心强、有冒险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心理需求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明显增强了。这个时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他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穿了绿色礼服,在拼字母时声音因为激动而发抖,课后散学时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他这些不同寻常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即将离别的学校、祖国的眷念之情;镇上老人的专心听讲与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爱国情感的力量,以及人们对收复国土的期望和信心;小弗郎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这一巨大的转变,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弗郎士浓烈的爱国热情。我们的学生和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而我国的国情又和《最后一课》的情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作忘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对自己祖国文字的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体验,得到发展。
  二、利用传统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民族精神蕴涵于传统文化的积淀之中。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诸如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甚至提出“舍生而取义”,把“义”看作比“利”、比生命重要,他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两者不可得兼时,能够做到舍弃个人利益保护国家利益,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到“舍生而取义”。在和平年代要有忧患意识,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了“入则无法家拂士,处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闪光名句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的情操、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破阵子》里“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将满腔爱国热情和慷慨激昂、牢骚不平之气熔铸于诗词之中,抒发了其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悲愤。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耿耿忠心,花木兰虽身为女性,仍替父从军累建军功,曹刿身为一介平民顾及国家安危亲临前线指挥长勺之战,无一不闪现出古代文臣武将乃至平民百姓的忠君爱国,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影响广大的青少年,从而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古今中外,爱国主义都是一种最神圣、最深厚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精华。在传统文化思想中,责任心、爱国心、和集体观念占有异常突出的地位,因此,今天,重申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通过讲述祖国的美丽风景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籍的文章。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这些文章,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描绘山水美的如《桂林山水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等通过自然景色呈现出来的美,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博大与美好,从而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保护祖国自然环境的责任。有再现园林美的,如《苏州园林》、《晋祠》、《于园》等,这些作品的描写,展现了我国优美的建筑艺术。有建筑艺术和历史事迹融为一体的,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记》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高超的建筑水平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技巧,又能激起学生不忘历史,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感。这些作品是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的有机的统一,因而能产生诱人的美感。在授课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借助教材,在祖国大自然的美景面前,升起一种崇高的美感,热爱祖国的富饶土地,优美的山川,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利用教材中的歌词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充斥人们的听觉,而传统的爱国主义歌曲却很少有人会唱,喜欢唱。选入初中教材的《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一方面学生学习压力大,而学习歌词相对轻松,这些歌曲词比较经典,旋律优美,学生比较喜欢,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歌词的内涵。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重视。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对学生晓之以情,喻之以理,可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课文中人物的思想、品格,了解历史,懂得教材课文所阐发的哲理,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语文教师应以之为己任,在教学中加以贯之,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已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7版
  [2]语文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4版
  [3]语文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6版
  [4]语文教学参考书九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200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