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它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对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和论述,旨在推动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重点;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065-1
  提倡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活动优良传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意。复,再告也。”这里所讲的即是启发式教学。现代教育活动也十分提倡启发式教学,毛泽东所提出的“教授十法”,第一条即为“启发式教学”。但是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启发式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由于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最终必然体现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本文不打算对启发式教学进行过多的理论探讨,而是以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之一,对于这样比较经典的篇目,要想讲好,讲出新意十分困难。我的讲授打破了以往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模式,探索了一条师生合作探究的新路子。在课前的介绍中,我指出本课程的讲授主要采取“质疑、点拨、探究”的授课方法,我认为这实质上正是抓住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
  此次授课过程中最突出的就是问题特别多,我正是采用了“倡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授课方式。在授课开始,我首先把学生预习过程中所提出的25个问题归纳为15个问题,然后从15个问题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我所选择的问题并不是随意选择,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巧妙地与自己的授课内容相配合的。我所提出的问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这首词的豪放风格表现在哪里?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现了苏东坡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三个问题正是本次授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学生理解和欣赏该词进而了解苏东坡人生思想的关键。
  在我的授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极为充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体现的十分明显。在授课过程中,我提出每一个问题都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适当的时候适时点拨,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步步深入,在不断思考与互动的过程中对该词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如上课伊始,我即提出“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体现在哪儿?”学生回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三个动词“穿”“拍”“卷”很有气势后。我接着提问“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怎样?”并提示学生在三个短句中找,学生回答一个“惊”,我肯定为“令人心惊胆颤”。紧接着问“苏轼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江水?”“真正写赤壁的是哪些句子?”“概括赤壁景物的是哪些句子?”等一系列问题,并再次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引导学生把苏轼之词与李煜写江水的相关词作进行比较,进而说明苏词的豪放风格。
  再如,对于在此词中“苏轼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一问题,我并没有让学生直接讨论这一问题,而是利用学生所提出的“作者对三国人才辈出的时代无限向往,为什么只突出周瑜,而不写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英雄人物?”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先问“东坡对周瑜是什么样的感情?”,“‘遥想公瑾当年’是什么样的状态?”,得到学生回答“苏轼很羡慕周瑜”之后,紧接着又问“羡慕周瑜什么?”,然后对周瑜赤壁之战中的年龄进行说明,周瑜34岁建立如此功业,东坡47岁却无法建功立业。又问学生“东坡为什么不羡慕曹操、刘备、诸葛亮?”,学生回答词中写到小乔,美女衬英雄,我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紧扣问题回答”,直到学生答出“苏轼写此词时正在游览他以为是赤壁的那个地方”,才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进行说明,通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相关说法进行分析,并从刘备、孙权等相关方面的兵力对比进行说明,还引用李白的《赤壁歌》“周瑜于此破曹公”对赤壁之战中起主要作用的人物是周瑜进行肯定。但我并不满足于此,进而提出“苏轼羡慕周瑜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这一问题,在学生没有明确反应时,又用刚才学生提到的写小乔仅仅是“美女衬英雄”这一问题进行引导,在学生提到周瑜、孙权关系不一般时,才明确点出周瑜与孙权的关系是“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孙权对周瑜才会言听计从,周瑜才会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功业。我进而指出了苏东坡此处的“潜台词”问题,苏轼本人没有建功立业,两年前遭受“烏台诗案”,被贬黄州才来到所谓的“赤壁”,假如给自己机会,自己也可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由于东坡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始终仕途坎坷,未成大业。
  对于第三个大问题“苏轼在此词中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我利用学生所提出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是否与苏轼一贯的乐观情绪相矛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说苏轼积极还是消极?”这两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我指出这些词句中有“悲慨”,但这是否能说明苏轼消极这一问题,并从苏轼对变法的态度,贬到惠州、儋州等地之后依然积极为人民作了不少事情这一事实说明苏轼一直怀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以苏轼同时期的另一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说明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总结全文,上阕写景,绘出如画江山,下阕抒情,羡慕周瑜,慨叹自身,有情有景,以景衬情,并非消极,而是积极、旷达、平和的人生态度。
  通观我所讲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发现我总是在一个个问题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思想,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参考文献]
  [1]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商务印书馆,1936年.
  [2]《中国教育辞典·启发式教学》[M].中华书局,1928年.
  [3]毕天璋.教育学专题[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凯洛夫.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
  [5]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 [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
  [5]靳乃铮.启发式教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6]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