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既是对传统教育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实践。“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以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潜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实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提问艺术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71-01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既是对传统教育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新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把握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科中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主张“学生主体”,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学、有兴趣地学,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对话、评价,肯定或修正别人的见解,实现“多向通话”。“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研究,以充分挖掘教师的自身潜能,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促进学生实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具体到课堂教学操作中,程序应该如下:
  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启发式教学要重视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要使教学达到“启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问题情境。
  作为教师,我们每一节课都应该考虑: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提问需要进一步改进。我认为,提问题,首先要讲求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再悟,或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另外,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这里的针对性是说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创设问题。
  创设问题要有启发性,宋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的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
  创设问题要有挑战性,就是说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起不到激发动机的效果;太难,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
  创设问题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则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而兴趣往往具有热情而短时迷恋的性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新鲜感、符合学生喜欢追求新知识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
  二、教师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启发学生自学,交流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观念上要由过去的“重教”转变为“重学”,在如何指导学生“学”上下工夫。其基本思路是:(1)教学程序上,要把“段意概括、中心归纳、特点分析”的讲析模式转变为“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感悟情意、发表见解”的新方式,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让学生从课文中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和读出自己来。(2)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轴心,追求教师和学生对课文的平等对话,进而让学生与作者与教师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力求贯穿两条主线:一是学生的“学”。力求突出“读——思——疑——论——结”的环节,真正做到课文让学生自读,内容让学生感悟,问题让学生讨论,看法让学生发表,方法规律让学生总结。二是教师的“教”。重在引导、疏导、知道上下工夫,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并发挥好作用。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才能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它的基本流程是:(1)提出讨论问题。根据年级的要求,从读写训练重点出发,参照“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提示,提出讨论的中心议题。(2)准备讨论。以读书为主要准备活动。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自读、圈画、批注或写简要心得体会;观察文中的插图或录相、投影等,配合课文阅读、思考。(3)展开讨论。按要求根据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教师相机诱导,启动思维,拓宽思路,将讨论引向深入,并且维护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创新精神。(4)小结。小结活动的目的在于再实践、再学习、再创新。小结时应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品格的再塑造。小结的轴心是学生的参与,小结的框架是开放的动态结构。
  三、辩疑解难,汇报结论,巩固应用,深化认识。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要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给以补充或修正,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刻。为进一步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扩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扩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要求小组汇报时,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同时,小组“代言人”也应将“我怎么怎么看”改为“我们小组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改为“我们小组觉得如何如何“,“我认为什么什么”改为“我们小组认为什么什么”。这样既能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又能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培养一种团队精神。
  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是课标的鲜明理念和对教学的有力指导。“启发式”“讨论式”相互融合,能有效地变“课文讲析为主”为“听说读写实践”为主,最大限度地激活认知、探究和发展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推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展开。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对话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學得主动,学得轻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0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