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聚焦初中语文学科分层教学问题,科学创建层次框架,明晰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设计任务驱动,布置分层作业,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探究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期盼本文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究思路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 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34-01
  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开展差异化教学。初中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学习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实践证明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实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应对这种差异,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著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创建层次框架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框架与传统教学迥然不同,科学的分层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首先,语文学科组教师可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语文素养摸底测试,以此作为建立层次的基础。其次,以学生历次语文学科测试成绩为标准,结合学生个人意愿,将学生分为基础层、中间层、提高层。再次,学生的配合十分重要。在分层教学的框架建立阶段,部分学生容易错误地认为分层次就是分等级,层次高者易骄傲,层次低者易气馁。这一时期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合理引导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理解自己所属的层次并不是一种身份标识,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层次调整,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科学性。
  二、明晰分层教学目标
  建立分层目标是为了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施教。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可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设立三级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基础层的学习目标是:读准课文的字音、节奏,熟读课文至背诵;理解重点实词、文言现象、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句的翻译。中间层则要在此基础上补充:熟记课文重点实词和文言现象,熟练翻译全文;了解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本文所论述的中心思想。提高层则进一步要求:能够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阐述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将本文中的论证结构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层次较低的学生了解高层次目标的重难点,但不要求他们达到高层次的目标。因此,明晰分层教学目标,既能完成课文重难点的教学,又能考虑学生层次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分层设计任务驱动
  分层设计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们在个人基础上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果任务要求过高,将直接导致基础层的学生难以完成学习目标。如果任务要求过低,便会使提高层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以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例,在疏通大意环节中,可对基础层提出任务:参考《文言文全解》了解课文大意,理解重点实词、文言现象,熟记重点句翻译。对中间层提出任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大意,熟记重点实词和文言现象。对提高层提出任务:掌握重点字词,学会分析文言现象,独立翻译课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行间巡视了解学情、给予指导、促进交流。小组学习活动结束后,每个层次选派代表分别发言,报告任务完成情况。在报告的过程中,层次较高学生的发言能够对层次较低学生起到提示作用,具有同伴教育的效应。学生作完报告后,教师归纳总结,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出激励性评价。
  四、安排分层课后作业
  在作业设计方面,应当遵循“体量相当,难易有别”的基本原则,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难易梯度。对基础层学生尤其要注意控制难度,难度过高的作业将直接导致作业抄袭或不完成作业等现象的发生。例如,在学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后,教师可对基础层学生要求背诵全文、熟记重点句翻译,对中间层学生补充牢记文言现象,熟记全文翻译,完成同步练习。而对提高层学生则要补充做相关的中考题练习。安排分层作业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按照能力层次的差异量力而行完成作业,但是为激励学生学习,在实践中也应充分考虑较低层次学生自愿完成高层次任务的要求。
  分层教学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路径可循。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分层,区别目标,提供不同的任务驱动推进教学,并布置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做到正视学生层次的差异,因材施教。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挖掘出分层教学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刀嘉愉.分层教学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2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