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能够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差异性;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锻炼學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受个人情况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避免部分学生掉队,使每个学生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来。
  一、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新课改对我们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心智发展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就更加成为教学的必需。从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来看,有效的数学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使他们思路清晰,更有条理地处理问题。维果茨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必须对受教育对象的心智状况与知识领会、接受能力做到全面的认知与把握。”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效,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以及接受知识能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教学活动势必会走向失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尽量使教学活动照顾到每个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
  二、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关注差异的基础上的,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并实施有效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情况
  为了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对班里学生的的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如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我就在上课之前利用书面测评的方式摸底考查、研究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不明白长方形的宽与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在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知识上掌握不牢固;有的学生没能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就将这节课的教学导入部分放在了周长知识的复习上,着重教育哪些没能正确理解周长概念的学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知识,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我利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比较、总结得出知识间内在的关联,他们也明白了数学知识之间是能够融会贯通的,这对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练习,可见学生都达到了智力自我发展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单纯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他们分到不到的小组或班级,这样,学生很容易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使他们的心理负担加重,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隐形分层,不对学生做明面上的分组或分班,只是在私下里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记录他们的大概分档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实施分层教学。
  如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就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至少一项。
  ①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向的积和两个内向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2.4:1.6=60:40
  ②请举例验证你的发现。
  ③说一说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④请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差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信心,得到自我完善与提高,还能帮助中等生和优等生得到拓展与提高。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尊严,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隐性分层在学习目标、作业设计等方面也要进行分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在维护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使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师对因材施教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也不断地更新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但是,很多教师没能对因材施教的变化性产生充分的认识,使得他们的因材施教没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在我看来,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因材施教的变化性。一方面,因材施教是与其他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所处的层次不同,它是位于最高层的。一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尚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为它们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得来的,有一定的模式可以用来学习。但是因材施教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与规律可循的,有人说它是教学形式,但我认为它就是一种教育思想,针对学生的特点与教师素质而设,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独立于一般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之外的。
  另一方面,学生是一个不停变化的元素,同时,因材施教也是不断变化的,它实施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后才能促使他们产生更深的领悟,更好地掌握知识。“施教”是建立在“因材”的基础上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施教”的度。
  总之,学生在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我们要重视这些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方式,使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与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米玛卓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9期
  [2]贝共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策略浅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