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1.心理压力过大
  当前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中,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和无奈。当然,这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解释安慰是分不开的。为此,这些儿童和其他正常家庭中的孩子相比,他们能更多的思考减轻父母压力的方式,那就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这个过程其实也就使得学生过早的、过多的承担了父母的压力。父母关注孩子越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就越大。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2.自卑逆反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常常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没有心灵的抚慰,孩子常会恐惧、紧张,胆小怕事,消极对事,出现严重的自卑感。强烈的自卑感导致他们将亲情缺失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归结于父母,导致逆反心理产生。
  3.怨恨不满情绪
  怨恨父母,不滿社会。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
  4.缺乏自信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信心缺失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正常的自信是一个人性格健全的内在表现。而性格健全又需要一个健全的家庭成长环境的培育。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长期因为得不到关爱和正常的鼓励,而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或者没有明显的自我意识。造成了他们在看待问题或者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而总是认为自己有很多欠缺之处。总而言之,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自信心明显不足。
  5.人际交往障碍
  敏感多疑,缺少朋友留守儿童的父母因家里经济条件落后而长期外出打工,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不足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隔代抚养的另一个缺点是祖辈对孙辈的教养方式通常过于娇惯、迁就、护短,使得儿童性格浮躁、道德水平具有不平衡性;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提到父母时,部分留守儿童情感冷漠,没有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求,在看到非留守家庭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对自己的家庭情况有隐瞒,说谎的行为。而不被同学所接纳,遭遇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6.行为反常
  恐惧焦虑,行为叛逆。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会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而他们又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
  许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与孩子缺乏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也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长辈尤其是祖辈带孩子在家,要不太溺爱,要不除了吃饭什么也管不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一样重要,造成孩子有心里话没处说,说了也没人理,长此以往就变得孤僻,不善与别人交流;同时,忽视了家长的职责,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
  2.社会机构对心理健康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人员和机构少之又少,只有省级才有正规的从事心理健康的机构,也是这几年才开始投入心理健康的培训,到了县级,正规的心理咨询师也屈指可数,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但真正对健康心理咨询、治疗机构的建设与投入以及培养和宣传都非常不够。
  3.个人因素
  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开始自暴自弃。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许多消极心理的出现。
  4.教育缺失
  根据问卷抽查,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较严重,并且成绩较差。造成的原因是长时间父母分离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疏导。然而学校是育人之地的处所,可见也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理应承担起全面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学习的信念。
  三、具体解决措施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为了让留守孩子有健康阳光的心灵,家庭、学校、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有时候比学校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家长在与子女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
  学校应尽快从只重分数,不重素质教育的不良取向中走出来,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心理咨询室,聘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定期给孩子上心理健康课程,并对每个教师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学校多组织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让留守孩子能在学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政府及社会各界加大关注力度
  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工作,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周边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四、改善建议
  “留守儿童”因社会的原因成为了社会普遍的现象,其隔代教育的危害日渐突显,学校教育的困窘让老师茫然,孩子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情感的饥渴,不仅仅关系一个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宁,影响的是整个下一代,最深层次地危害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注留守孩子,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热点,成为我们紧迫的社会责任,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