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匠心斫琴守艺八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联系传承人陆长超老师学琴与斫琴的心路历程,阐述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古琴艺术的传承之路。
  【关键词】斫琴;古琴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古琴又名七弦琴,在古代称为琴、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琴棋书画,文人四友之首。唐代琴待诏薛易简《琴诀》所示:“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有这样一位爱琴、守琴、匠心斫琴的琴痴,他就是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陆长超老师。
  陆老师自幼受父亲影响,对艺术颇具天赋,他自悟学习小提琴和二胡,擅长书法及篆刻。近几年专门研习古琴演奏及制作,现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表演艺术古琴专业方向带头人。他的古琴制作获得四项国家专利。
  一、与琴结缘(琴缘)
  1998年,当时在读大学二年级的陆长超,偶然一次机会在美术系陈以章老师家中的书房里第一次见到古琴这一传统乐器,拨弄琴弦间,对古琴发出的空灵之声产生浓厚兴趣。看到他如此喜爱,陈老师将这把传统的青桐木古琴赠予了陆长超,并给他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古琴常识,从那时起,陆老师开始买书、听CD,收集各种古琴资料,并自学了第一首琴曲《广陵散》。自此便开始了他自学习琴之路。
  陆老师爱好音乐,他喜爱古琴的音色——清、虚、幽、淡,而古琴飘逸雄浑、高远厚重的韵味和气质更是含天地之所有、禀今古之所怀,能带给他穿越时空、超脱俗世的感觉,留给他无限的遐想空间。他用琴音描抹松竹梅兰、云霞风雨,他用十指舒卷清池怒海、泰岳巫峰……他坚信,音乐是一种能量的传递!
  二、习武弄琴
  陆老师说他喜欢自悟自学,模仿的学习反而会束缚他,所以,从他开始接触古琴,除去参加了龚一先生古琴研习班外,他基本都是在独自思考、习琴。他知道他想要的声音,追逐着他心中的那一阕清音,声声不息。在他练琴制琴中,老茧无数,也经常受伤,可是就像泰戈尔说过的:“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千古绝唱”。
  2002年初的一天,陆老师宿舍被盗,琴丢了。没有琴,练什么?他走遍各个琴行,低档琴虽便宜但做工粗糙,声音好的高档琴由于囊中羞涩又无力带回,一个新的目标又潜伏在陆老师的心中,慢慢生根。失去古琴的这一段时间,陆老师在他的书法及篆刻上继续钻研,在福建艺术学院开设了书法选修课并编写了自己的书法书籍。于此同时,他也不忘收集各种古琴的书籍及资料。都说爱琴之人内心是单纯和清静的,陆老师对琴的喜爱也是如此。因为爱琴、渴望弹琴,他回到老家找到家里留下的木料和工具,据资料中记载的和自己对曾经爱琴的回忆做了两把古琴琴胚,带回福州漆艺老师家中,按照传统工艺开始了古琴制作中耗时最长的上漆这一工序,经过了木胎找平——表麻布——鹿茸角霜打磨——刷面漆这四道工序,陆老师的第一代古琴问世了。直至现在,陆老师的古琴已经做到了第十代,并形成了他独特的制琴过程:从设计造型、打样锯型、粗抛、挖槽、合琴、整形、安装配件、裱布、鹿角霜,最后到上漆等十余个步骤。每张古琴都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雕琢。他有个心愿,做好100把古琴,办一次古琴展。
  自陆老师做好了第一代古琴后,他看到好的木料就会想做琴,想把这种空灵的声音留住。古琴的木质决定着古琴音色的好坏,要选取百年以上的老料作为上佳,乡间的旧木房、古旧的宗祠都留下过他寻觅木材的足迹。朋友们得知他制作古琴的兴趣后也都帮他留意好的木料,制琴工具他也是各种海淘,没有的工具就自己设计,并请铁匠师傅打磨。一代代地研发制作着,每一代琴都有新的创新创意。制作第一至三代琴时都是在对古琴的外型设计进行探索创新;到了第四代琴,他开始思考古琴的声音,解决了古琴低音不醇厚的问题;第五代古琴时,从翻修旧小提琴的过程中,给了他制作古琴腔体很多启示。小提琴的构造及制琴的精密严谨,琴板的厚度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数,他把这些精湛的制作工艺运用到自己的古琴制作工艺中,第五代琴解决了前几代琴高音不明亮的缺点;第六代的琴已经在演奏手感(换把舒适、线条流畅)上和造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与陆老师不断提高的琴技和舞台美术功底(舞台美术需要文学素养的积淀,文学想象力;手工的要求:木工、服装、化妆等都要掌握;各种声音、音色是通过美术这种语言诠释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到了第八代琴,他大胆创新制作了竹叶无底板式古琴和波浪形底板式古琴。竹叶无底板古琴的特点是:琴身竹叶造型;琴声音色干净,空灵,适合夜深人静时演奏,声音独特。但是还存在一些缺点:音量较小。波浪形底板式古琴的特点是音色温婉,缺点:底板容易变形。目前,这些缺点都在他不断探索中改进,这两款古琴及其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设计共获得四项国家专利,这在古琴制作历史上都很少见。即便取得了这样可喜的成绩,他还在不断地努力创新制作中,继而把他的技艺传递给他的学生们。
  三、琴人合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爱琴、习琴、悟琴、斫琴,這一路走来,艰辛、孤独与琴声相伴。然而,爱琴之人却“衣带渐宽终不悔”,甘享 “为伊消得人憔悴”忙并快乐着的琴人合一之境。采访中,问到陆老师,在斫琴或学琴过程中,遇到过困难吗?是怎么克服的?他想了一下说,没有什么困难,他乐在其中。如果非要说困难,只觉时间不够,因为白天上班,制琴只有在晚上和周末假期的时间进行,他一做就是三四个小时,有时候灵感来了经常通宵。周末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他的工作室里工作,起初他的工作室就在一个偏僻的城郊的小村落的民房中,然而时间紧、环境差这些困难都没有成为阻碍他斫琴、学琴的绊脚石。他喜欢一个人独处,独自练琴、制琴,享受着这份圆融。问到他是如何让自己如此自律,牺牲大部分业余时间的,能不能给当代的大学生和年轻人一些启示?“喜欢”“爱好”“目标”这就是原因。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喜欢、仰慕的事情大都是转瞬即逝,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目标,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眼高手低、甚至迷失自我。在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找一个出口,用独处为自己沉淀,确定目标,砥砺前行。
  2012年4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成立古琴艺术研究中心,陆长超就是古琴中心负责人,进行古琴艺术理论研究、古琴表演、古琴研发、制作与修复的人才培养。近年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古琴专业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7年12月,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古琴艺术研究中心被福建省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评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古琴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国艺系正在筹建中,陆老师为负责人。2018年9月已迎来了第一批新专业的学生,表演艺术古琴专业方向。陆老师下一个目标就是要传道、授艺、树人,把自己的琴技和制琴之道授予学生。在他去扬州各大琴厂考察时,那些厂家都视制琴为商业机密,甚至每个人每道工序相互都不知道,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结果是现在生产的琴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
  问到陆老师是否愿意把他所有的成果传授给学生,他很自然地说:“这是应当并且一定的。这些东西我带不走,传给学生,让他们把我们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也会和学生们一同改进创新,这才是活态传承。”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琴音乐最是源远流长,曲目也是最为丰富的。传承、传艺、创意,让古琴音乐的艺术存在、艺术观念一脉相承,寄托和反映中华民族的真诚、善良与美好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4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