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美术教学策略与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美独特的表达与理解,孩子也不例外。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是能讓幼儿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重要活动之一。新《纲要》非常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和艺术的陶冶。指出幼儿美术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形式。在日常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往往不能完全区分美术和游戏活动,他们常常把绘画当做游戏。因此,我们尝试把幼儿所要绘画、创作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内容、规则、目标.使游戏和美术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一次行动。通过游戏和美术的相互结合满足孩子的愿望和需要。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我从美术内容游戏化、材料游戏化、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美术作品评价游戏化等方面着手,以期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美术教学策略,以便使游戏与美术课程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发挥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内容游戏化,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兴趣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非常喜欢游戏,有明显的游戏自主需要和欲望。因此,教师选择的美术内容要有趣味性,应充分考虑幼儿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应以生活化、情节化、游戏化的内容唤起幼儿的兴趣。例如,“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个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 自己先玩“吹泡泡”:用吸管蘸一点肥皂水,轻轻一吹,大泡泡、小泡泡满天飞,然后教师再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吹泡泡这么好玩,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在自由自在的吹泡泡游戏中幼儿感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圆形和色彩的相互融合。又如,小班春天的主题中,美丽的桃花,这个时节,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千亩桃园,粉灿灿的一片,如仙境一般,煞是动人。孩子们更是对桃花很熟悉,请家长配合,利用假期带孩子走走看看,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桃花的美,知道了桃花的形态特征等。这样,以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可以激发其想象、创造的热情。
二、材料多样化,增强幼儿美术创造的灵感
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相当广泛,因此,教师给幼儿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多变的,应给幼儿准备一些挂历纸、彩纸、海绵、瓶盖、旧牙刷、棉签、树叶、吸管、玻璃球等,使幼儿熟悉更多的美术工具材料。这样幼儿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撕撕贴贴、印印 画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幼儿的小手肌肉,这样他们创作出的画面也会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幼儿喜欢涂抹颜色,教师不妨让幼儿尝试用水粉颜料进行涂抹,这样幼儿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又如,大班的玩色彩游戏“珠子碰碰碰”,可让幼儿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珠子浸入相应的三种颜色中,在取出后一起放在盒子内的衬纸上来回滚动,滚到之处会留下一道道彩色的痕迹,而且在红与蓝、蓝与黄、黄与红相融之处会形成橙、绿、紫三种颜色等,幼儿会非常喜欢这种创作美术作品的方式。
三、环境游戏化,提高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教师可模仿民间过年的习俗,在活动室门上贴上生肖题材的剪纸作品,挂上红灯笼;在墙上张贴幼儿创作的剪纸、染纸作品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获得有关民间艺术形式的审美经验,培养幼儿对美的敏 锐的捕捉能力。再如,教师还可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加强幼儿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游戏化,挖掘幼儿美术创造的潜能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因此,教师应将游戏和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游戏化的口吻导人教学。比如,在画“小鸡”一课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儿歌教学:“一大一小两个圈,插上树枝变小鸡”进行导入,这样幼儿可以很快地画出小鸡;或者在创作之前,教师也可提出一些诱发幼儿主动观察的主题,如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等,挖掘幼儿创造的潜能。
五、评价游戏化,培养幼儿美术创造的情感
评价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可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绘画的思维活动属于初级直观的形象思维,他们绘画并不在乎画得“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用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要进入幼儿的天地里和幼儿同处一个世界,就要用一颗童心来认识他们对事物的发现和理解;更要努力从幼儿的作品中去体验他们的特殊情趣。如,教师可直接进行评价或者让幼儿互相评价,给幼儿更多的鼓励,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并保持持续的创作激情,培养幼儿美术创造的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