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听力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高等幼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听力教学中存在问题入手,依据克拉申提出“输入假设”理论,探索出一系列提高学生听力的方法和策略,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听力教学;“i+1”理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前言
  英语专业教学中听说能力是技能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更是语言交际运用的前提。然而,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重视听力能力的训练,致使进入大学后,听力的水平已经成为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难关。学生听不懂,教师只能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活生生的将听力课上成了精读课。面对这样的情况,外语教师必须把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的听力能力有所突破。在诸多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克拉申的输入假设模式被语言学界认为是涵盖内容全面和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
  1 “i+1”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克拉申(S.D.Krashen)提出“输入假设”理论,其核心为语言学习者可通过接受可理解输入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他认为学习者是按照一种自然顺序对那些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结构经过理解之后习得的。这种可理解输入即“i+1”,其中i表示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或能力,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当前水平的输入语言。学习者接触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i”和“i+1”之间的差距恰恰就是学习者学习的动力所在。这一理论体系对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语言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等幼专英语教育专业六个班级三个学年300份学生调查问卷,发现目前听力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听力输入教材难度大。篇幅长、生词多、语速快。
  2.2 听力输入内容难理解。听力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联系不紧密,难理解,学生对听力缺乏信心,存在一定学习焦虑。
  2.3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听材料、做练习、核对答案。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
  2.4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不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听力课每周两学时,即90分钟,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3 基于“i+1”理论下的听力教学方法与策略
  3.1 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 ”语言输入。根据 “i+1”理论,语言输入材料如果太难或太容易,学习者都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教师的语言输入必须是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信息,必须符合学生已有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当前的实际水平。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从篇幅、生词量、语速、题材等多方面考虑,合理选用听力教材上的内容和练习。教师授课可采取由易到难,从短句到长句,从句子到短文,从短文到对话,循序渐进地提供语言输入。听力播放中,教师在涉及必要的难点、重点、文化知识等地方可暂停播放,以便讲解,从而增加学生的可理解输入的语言输入。
  3.2 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输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播放或节选电影、电视节目的片段;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人物配音、课堂讨论等活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播放自己录制的英语新聞小短片或英语童话故事表演,教师借此活动可鼓励学生交流。这样,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对输入所起的过滤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外语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消除开口之前的沉默期,让学生在最佳情感条件下产生真正的习得。
  3.3 听力课堂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听力课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根据“i+1”理论,“语言习得依赖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而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获得,不仅需要学习者广泛地接触语言材料,还要直接参与交际,通过各种交际手段使所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变成真正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因此,新型听力课堂教学,应该采取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交际、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4 给学生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只有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学生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语言能力。而我国的大学英语传统教学仅靠课堂教学,听力课时非常有限,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量严重不足。因此首先,在听力课堂上应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其次,在课堂外为学生营造使用英语交际的氛围,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比如组建英语社团、英语沙龙活动、举办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丰富的英语节目。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听力网站。这些活动不仅能大大增加语言输入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4 结语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要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建立视听说相结合的新型听力课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非语法顺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给学生安排既有趣又关联的语言输入。克拉申的 “i+1”理论为高等幼专英语教育专业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从该理论基础出发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语言输入问题。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高等幼专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听力训练模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 M ].London:Longman,1985.
  [2] 杨紫微,许可.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 J ].校园英语,2014(16)
  [3] 王烈琴.论克拉申的i+1 语言输入假说与中国的外语教学 [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