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中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更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笔者就低段学生学习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研究;提高效益
引言:在小学低段,由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与准确率这两方面的能力都相当低,因此,数学教师在小学低段颇感学生的计算能力难以提高,已经严重制约着学生学习数学这门科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数感,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师迫切找到捷径路子,今天,我就小学生低段计算教学来谈谈我的做法,仅供数学老师参考!
一、数学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识记有关的“法则”
小学低段数学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对计算中的加、减、乘、除的运算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影响很大。因此,数学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识记并能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九九乘法口诀”,一年级必须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为今后学习、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打下基础。数学教师要讲求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识记与理解“法则”,如“10以内的加法”:2+3、5+2、4+3、8+1与“10以内的减法”:5-3、5-2、7-4、7-3、9-8、9-1,将加减法对应起来一起记忆,让学生熟练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让学生在30妙之内用笔正确做完30道基本题目。因此,要求孩子能把题目的得数都能背过。
小学低段的“法则”的识记除了数学教师的引导与督促,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可以在市面上去购买“口算卡片”,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去识记、理解“法则”,这样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达到识记“法则”的效果。不管是数学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在训练学生识记“法则”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要只注重识记数量不关注识记与理解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识记“法则”,要有连续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数学教师要创设平台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应该着力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它是学生进行笔算的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做完一定数量的计算题,如果学生靠扳手指头去数数,找到答案,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利用时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教师在学生速算准确率高,要及时给予一定方式进行表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奋发努力得到了成功,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对一些学生的错题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是会赶上其它学生的,发现学生的丁点儿进步不忘给予表扬,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口算练习的兴趣,长期坚持让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借鉴其它学生的学习方法,但是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学生,他的学习方法自己去拿来有时是不适应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数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搞清楚运算其中的奥妙,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计算。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学习“8”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几加几等于8”,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小棒来动手摆弄出:1+7、2+6、3+5、4+4,为后面进行“凑十法”教学做好准备,这样让学生动手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直观思维向抽向思维发展,逐步引导学生会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
数学計算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错在何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改进或明确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不断实践得到更多的新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低,根据小学生遗忘规律,学生对识记的东西,易于遗忘,比如在进行10以上的加减法时,学生往往在运用“满10进一,退10减一”的规律,易出错误,不是忘了进一,就是忘了退一的现象发生,这是与儿童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因此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专门出题让学生训练,发现学生的错误,和学生一道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数学教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的知识性的欠缺,可以实行“分层目标,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表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分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层次,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比如,对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能力较低,数学教师要多花时间去耐心辅导,督促学生完成预定的任务,对做练习马虎不认真的学生,教师要着力规范学生的答题行为,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知道错题的基础就是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五、数学教师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做到认真读题,看清题的明示的要求。
2.计算题时要让学生弄懂运算的顺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有乘除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让学生明确该题的运算顺序,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要进行简便运算。
3.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一些习惯,比如字迹要工整,书写要规范,不能胡乱做题。
4.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计算题,进行验算,以检查是否做对。
总之,小学低段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数学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并非是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在每一堂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计算,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同力合作是能够达到的。
参考文献:
[1] 林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路[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2] 贾祥锡.如何改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