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要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稳定性高低可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等起到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围绕水稻病虫害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策略及手段,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为促进我国水稻整体质量及产量的提升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30044
引言
水稻种植的质量高低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影响,究其原因,水稻是我国国民主要食用的粮食之一,所以,有效确保水稻的种植质量,不仅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我国国民的生存提供保障,值得提起高度重视,同时,分析各种可影响水稻质量的病虫害,积极探寻和采取多种有效手段防治病虫害。
1 水稻病害要点及防治
1.1 水稻纹枯病
此病害主要会对水稻的叶鞘部位造成侵害,其次是叶片,在叶鞘染病的初期,近水面的部位会出现些许呈暗绿色的水渍状且边缘较为模糊的小型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会逐渐扩大变为云纹形或者椭圆形,边缘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中间部分逐渐由灰白色变至半透明状,潮湿状态下呈灰绿色[1]。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性较高的水稻品种,在相应种植区域仔细打捞菌核,以减少病菌传染源。同时,对种植水域进行科学管理,深入贯彻所规定的用水原则,即“前浅、中晒、后湿润”,防止过度晒田或者长时间的深灌溉。确保施肥的合理性,注重施用足量的底肥,尽可能提前追肥的时间,利用相应手段,提升追肥的灵活性,有助于促进水稻植株的长势增强。应重视确保水稻密植的合理性,有助于促进水稻的通透性提升;待水稻生长至分蘖后期,病穴率达至15%时,便可以进行药物的使用操作,可应用的药剂包括:已唑醇、苯甲丙环唑等;水稻孕穗期丛发病率达至10%时,倘若病情依旧未得到有效控制,则应利用2400~3000倍液的30%苯甲丙环唑乳油再针对相应区域实施1次药物喷洒操作。
1.2 稻瘟病
此病害基于危害时期和部分的不同,可具体分为谷粒瘟、节瘟以及苗瘟等。其中,患谷粒瘟的水稻,受侵害部位的边缘通常呈褐色,中间部分为多呈现为灰白色的斑点;患叶瘟的水稻会出现慢性型病斑,且病斑边缘通常为褐色,呈梭形,中间部位呈灰白色带有黄晕,多伴又褐色的坏死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向水稻受侵害部位两边延伸。
防治措施:择选具有较高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对种植水域进行科学的管理,重视施加足量的底肥,尽早追肥,可以利用经过完全腐熟操作的农家肥以及磷钾肥,有助于促进水稻植株抗病能力的提升;在水稻患稻瘟病的初期,可利用如下药剂实施具体的防治操作,包括三环唑、稻瘟灵等,患病较为严重的区域需要实施2次药物施用操作,且2次药物施用的最佳间隔期为7~10t左右。
1.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此类病害危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水稻的叶片部位,患病初期,患病叶片中会出现呈暗绿色水渍状的小型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由叶脉中心向周边扩散最终发展为短虚线状的条形斑点。
防治措施:在防治此类病害的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加大检疫强度,将病害的传播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择选抗耐品种。确保水域管理科学性,重视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合理应用磷钾肥。确保密植合理性,提升植株通透性;利用清水对种子实施12h左右的浸泡操作,随后利用300~500倍85%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实施12h的浸种操作,待上述操作实施完成以后,将种子洗净再实施催芽播种操作;水稻患细菌性条斑病的初期,可利用三氯异氰尿酸或者氯溴异氰尿酸对其进行防治。
2 水稻虫害要点及防治
2.1 稻纵卷叶螟
此害虫的幼虫喜采食水稻植株的叶肉及上表皮,在致使水稻出现抽穗症状以后,对其叶鞘的内部进行侵害,最终导致水稻的叶片仅存透明表皮,葉片完全枯萎致死,此类害虫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防治措施:应以防治主害代为主。在此害虫的低龄幼虫期,应在水稻的每百丛内存有15~20个左右的初卷小虫苞,或者水稻穗期每百丛内存有20头左右害虫时实施具体的药物施用操作。具体而言,以每667m2为单位,在每个单位面积内利用150~200mL 25%的杀虫双水剂或者72mL的50%杀螟松乳油,加入60~72kg的水支撑常规喷雾,在傍晚对相应区域进行施药操作。在具体防治此类病虫害时,推荐应用粉锈宁新技术进行防治。具体而言,在水稻生长至孕穗期时,以每667m2为单位,在每个单位面积内利用50~100g的14%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制成低量或者常规喷雾,有助于大幅度降低杂交稻出现早衰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同时防治稻粒黑粉病以及稻纹枯病等病害[2]。
2.2 干尖线虫
线虫会从水稻的芽鞘缝隙中钻入,并附着在叶芽及生长点外,利用吻针刺入细胞食用细胞中的汁液导致水稻叶片变为干尖状。水稻苗期患病的病状不太明显,主要会在水稻生长至4~5片真叶时个别叶片的尖部会逐渐变为灰白色的干枯状,干尖逐渐扭曲。水稻患病后生长至孕穗期以后病状的显现日渐明显,干尖现象日益严重化,剑叶或下端的2~3叶尖1~8cm左右的位置会逐渐变至枯黄,干尖扭曲,随后变为灰褐色或者灰白色。
防治措施:择选未患病的水稻种植,加大检疫力度,且严禁从患病区域调运种子;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具体而言:将水稻种子放置在冷水中浸泡24h,随后将其放在45~47℃左右的温水中实施5min左右的提温操作,再将其放置到52~54℃左右的温水中进行10min左右的浸泡操作,取出后立即实施冷却操作,上述操作均完成以后,即可实施催芽播种操作。同时,也可以利用400~700倍16%的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对种子实施浸泡操作,浸泡结束以后将种子洗净便可以实施催芽播种操作。 2.3 稻飞虱
此类虫害具有食性专一的特点,仅有食用野生稻及水稻才可以进行正常的生長发育操作。取食过程中,成虫会对水稻的丛基部位进行侵害,吸取水稻的汁液,由于其唾液中含有毒性物质,所以,被侵害的水稻不仅会失去养分,通常还会出现谷粒千粒重量大幅度降低、秕谷粒数量加大的情况。同时,倘若侵害害虫的数量较多,还会导致水稻的基部变黑,甚至腐烂发臭[3]。
防治措施:应注重了解小若虫的高峰期,并在水稻每百丛数量达至1500头以上时,进行具体的药物防治操作。具体施药的过程中,应重视从水稻田的周边开始施药,遵循由外向内的原则,围歼害虫。同时,应注重确保药物喷洒的均匀性,尽可能的将所有药物喷洒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位。可利用20~25g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者等剂量的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加入75~100kg左右的水制作成常规喷雾,再实施具体的药物施用操作。
3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3.1 化学防治措施
现如今在我国多数区域的水稻种植过程中,对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都较为广泛。化学防治主要指的为通过有效分析水稻病虫害发生状况的方式,择选和应用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操作的一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化学防治手段针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重视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如此一来,才可以促使此类手段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指的是根据害虫的特点,采取物理手段实现对虫害的防治,例如,根据害虫存在趋光性的特点,便可以利用设置黑光灯的方式,使得成虫都聚集在一处,再对其进行集中的捕杀,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现如今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防治措施还包括频振式杀虫法,利用该方式诱杀成虫的效果十分明显,且可以大幅度减少雌虫的产卵数量,防治效果较好[4]。
3.3 生物防治措施
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既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害出现的几率,也有助于降低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利于确保水稻种植的无公害性。具体而言,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水稻害虫天敌的方式降低虫害影响或者消灭害虫,有助于提升水稻种植质量以及水稻产量。
4 结束语
现如今,即便水稻病虫害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在分析实际分析病虫害种类及确切治理等方面依旧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现下仅有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的方式,选择出科学、合适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势必可以探寻和创新出更多高效、无污染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
参考文献
[1] 苏博妮,化希耀,范振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水稻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27(02):1-5.
[2] 陈欢,周宏,吕新业.农户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水稻种植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104-111.
[3] 眭丹,洪素娣.丹阳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07):79-83.
[4] 邓波.新型水稻规模化育秧的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分析[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8(05):2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