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需尤为注重对病虫害的防治,而海拔700-1000米左右的地方种植水稻,其稻米品质好,同时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是保证水稻种植的质量和有效提高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稻田的基本建设、水稻种植、水稻田间管理、收割几个阶段阐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水稻增产增收积累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
水稻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我县亦是水稻生产大县。在我县,水稻的栽培极为广泛,虽近年来,我县的水稻栽培技术已较之前有了較大提高,但在实际的栽植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目前尚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因此,想要确保在水稻生产中既能高产又质优,故对其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仍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稻田的基本建设
1.1稻田选择
要想确保水稻的优质与高产,首要之务便是选择条件优良的土地。针对稻田的选择需务必重视以下几点:其一、必须要有好的灌溉条件,以务必保证水质的清洁;其二;稻田不要在污染较重的工厂附近或土壤中含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其三;稻.田应面朝阳光,以确保阳光充足,如此方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1.2整地备耕
在种植工作实际开展前,需做好前期的整地备耕工作,以便后续的田间管理。深翻需在前一年冬天开始施行,此举是为了消灭深藏于土壤中的越冬害虫,以便减少来年的害虫基数。至于深翻的深度以土壤的耕作层为限,一般在20cm左右为宜,到了第二年开春之际,冬泡田还需再进行翻耕一至两次,千田或冬种田需翻耕二至三次,从而有利于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以确保水稻田的土壤松软,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移栽质量。进而提升土壤对养料的转化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如此方能为水稻的高产、质优、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施足基肥
在整平稻田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做好前期的施肥。通常情况下,针对水稻栽培基肥的使用以绿肥、人畜粪为最佳,至于后续肥料的选择则需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最适合当地土壤环境的肥料,通常情况下以有机肥为主,搭配氮、磷、钾等化肥共同使用,一方面可确保土壤内的腐殖质含量始终保持在最适宜的状态,另一方面则对秧苗的早生快发可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种植
2.1选种催芽
针对水稻的育苗,根据海拔700-1000米的气候条件,其最佳的育苗方式应属旱育秧,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其适应性与生长特性均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种子饱满,方能确保水稻的高发芽率。其中可采取风选、晾晒以及水洗等多种方式,除去病粒,以确保水稻种子的优良性。
2.2播种育苗
关于水稻的播种育苗,基于我县的气候条件,通常选择在3月下旬开始进行。而在此过程中,为确保土壤的温度与湿度均保持在最适宜的范围之内,待水稻播种后,还应在稻田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膜,以便加强对稻苗的抚育管理。旱育秧为防止水稻育苗期发生立枯病,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相应的追肥与灌溉工作亦需及时进行。
2.3适时插秧
关于水稻秧苗的移栽。适宜叶龄四至五叶期。选择该时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此时的秧苗,其茎基部尚处于扁平状态,且此时的秧苗叶片相对较直又富有弹性,故此时的水稻秧苗更能抗旱抗寒甲。至于实际的移栽过程需把握适当地移栽延长期与移栽时间。对于移栽的水稻,不能将之栽的过深,以免影响到秧苗对营养的吸收,延缓秧苗返青,从而影响秧苗的生长。
2.4合理密植
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能否高产的关键。因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需综合考量水稻的立体条件与品种等诸多条件,提前划定好合适的株距与行距。确保插足基本苗。如此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相应的减少水稻秧苗的培育成本。
3水稻田间管理
3.1合理灌溉
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的先决条件便是水质,唯有水质清洁、无污染,方有利于促进水稻幼苗的健康生长,并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此外,除了插秧的返青期,其他种植阶段均需及时进行相应的除草工作,而在除草过程中,需合理进行灌溉,至于具体的灌溉则可采取后水不见前水技术,具体的操作为:在幼苗的插秧到分蘖期,应主要采取浅水灌溉的方式,而到了分蘖的旺盛期,需改用湿浅灌溉的方式,如此方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至于生长后期,则要将断水时间控制在收获前的7-10d天为最佳,过早断水亦将严重阻碍水稻的生长。影响稻米品质。
3.2及时除草
关于水稻种植的耘田除草工作,需在水稻栽植的10d之后进行,选择该时机,一方面是能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以免对水稻生长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是能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水稻多发根。
3.3水稻常见病虫害
我们所处地区,光照充足,雨水较多。这样的气候虽然对水稻的生长有利,但也对水稻病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几种病虫。
3.3.1病害和虫害
(1)稻瘟病
稻瘟病,对水稻种植而言,稻瘟病属于较为严重的病害类型,其一旦发病严重,将直接导致水稻叶片枯死或白穗,继而减产或失收。
(2)稻曲病
稻曲病的发生会让水稻颗粒以及其缝隙位置长出一些体积较小且呈淡黄色的菌块,若不加以处理,这些菌块就会随着稻谷的生长逐渐变大,直至包覆住整个颖壳,致使水稻谷粒严重变型。并呈现出墨绿色的颗粒。造成水稻减产并使稻米品质下降。
(3)烂秧病
意即烂秧、烂种的统称。主要是低温等不良外界因素加之缺氧引起的。轻则会导致水稻根部腐烂,重则可使水稻直接枯死。
(4)稻螟虫
稻螟虫蛀人水稻茎部蛀食心叶和茎秆。对此,若不及时处理,则必定会让水稻干枯至死。 (5)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危害水稻叶片。其一旦发生,若不及时防治,定会让水稻秧苗枯白,从而影响产量。
(6)稻飞虱
以危害水稻为主。稻飞虱多于水稻植株中下部取食水稻汁液。而水稻茎部汁液被吸干,则会产生一片片的褐斑。从而导致水稻倒伏或枯死。
3.3.2水稻病蟲害的治措施
水稻病虫一旦发生,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手段。达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将水稻被病虫危害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顾名思义,意味着采取农业措施,以及预防和控制。具体来说,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必须优选抗病虫水稻品种,调整品种布局。二是合理控制农业用水。三是确保合理施肥工艺,注重氮、磷、钾“三要素”和微量元素。从水稻施肥过程来看,必须确保其获得自身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以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与此同时,还要去除发病严重的秧苗,唯有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方能有效避免病虫害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2)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意味着采用物理性的措施把害虫亦以杀灭,从而减轻其对水稻的危害。目前,在生产中有用安装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通过合理的栽插密度调控湿度等措施。此方式虽效果非是最佳,但鉴于该方式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故考虑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出无污染、质优、无公害水稻的需要,物理防治也在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虽是防治水稻病虫害最有效,应用范围也最广的防治措施,但却因其会用到许多的化学药剂,而这些化学药剂,或多或少的均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坏,考虑到农药残留,以及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需要,故化学防治措施的应用,应合理控制使用次数及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以避免影响到土壤肥力与秧苗生长。如针对稻瘟病,若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则可以30%的稻瘟灵乳油100ml/亩500液喷雾。考虑到尽量提高药效,应于,上午十时前或下午三时后施药。对于稻螟虫,则以氯虫笨甲酰胺40ml/亩2000液喷雾。当然,针对化学防治措施的使用,需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药剂的配比与用量,如此方能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实现高效环保的防治目标。
(4)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近年才逐渐得以普及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具体的防治理念便是通过培养害虫天敌来减少病虫数量,进而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其优势在于培养害虫天敌,并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且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其有非生物防治法所不可比的优越性。与此同时,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运用,亦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稻田养鱼、鸭稻共养的方式,既能防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危害,又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在增加农民收人的同时亦能保证水稻的环保、优质与高产。
4适当时期收获
根据其不同的品种,水稻的收割时期而有所不同。适时收割,既能保证水稻产量与精米率,也能提高其品质。因此,要想确保水稻的优质与高产,选择适当的收割时机亦是关键。
5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满足当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格外关注。而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的质量也将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引起大家重视。对此,作为农业从业人员,其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务必遵循栽培技术要点,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并注重先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如此方能在确保水稻质量与产量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延林.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6,36(6):2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