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具有特殊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在减少,农民对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少,在生产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产量低、品质差。因此,在高海拔冷凉稻作业区发展优质高产水稻对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优质水稻 ; 高产 ; 栽培技术
  一、选用水稻优良品种
  水稻优良品种除具备水稻新品种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产量高,耐寒性,适应性广,品质好,抗逆性强五个方面特点。目前,适合推广应用的优质稻品种主要有:凤稻29号、云粳25号、云粳34号等品种。
  二、做到适期播种
  水稻播种期与气候、耕作连作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期及劳动力的安排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安排适宜的播种期就能协调好上述各因素,达到趋利避害,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我市一般在3月15日-3月25日播种。
  三、优质水稻壮秧培育
  1.种子处理。播种前水稻种子处理主要有:做好晒种、选种、种子消毒、浸种和催芽等程序
  (1)晒种方法一般是将种子薄薄地摊开在晒垫上或水泥地上,晒种1—2天,勤翻动,使种子干燥度一致。
  (2)通过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水稻种子一般用清水进行选种。
  (3)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采用25%施保克3000倍药液浸种3天。浸种是使种谷较快地吸足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40%左右),促进发芽整齐,达到稻种萌发要求的最适水分。
  (4)催芽要求达到“快”(2-3天催好芽)、“齐”(发芽率90%以上)、“匀”(芽长整齐一致)、“壮”(芽色白,无异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
  2.主要育秧方式和技术要求
  (1)露地湿润育秧。主要技术要求:①选择适合的秧田,精细整地。秧田应选排灌方便,土质松软、肥力较高、杂草少和无病源的田块。②秧田要施足基肥,精细播种。亩施用腐熟优质厩肥1000—1500千克,或施用尿素、碳酸氢铵15千克/亩作氮素基肥,结合耕地时施下;基肥还须施用普通过磷酸钙30千克/亩,硫酸钾10千克/亩,在整厢前施下。③根据芽期、幼苗期和成苗期的秧苗生长特点,精细管理。采用“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的灌水技术,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
  (2)旱育秧。旱育秧是在旱地条件下育苗,苗期不建立水层,主要依靠土壤底墒和浇水来培育健壮秧苗的一种育秧方式。①选好育秧苗床:宜选择肥沃、松软、耕作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以利培育壮秧和便于拔秧,施足基肥,浇足底水。 旱育苗床水要浇足浇透,使苗床0—10厘米土层水量达到饱和状态。②秧床与大田比:秧龄45-50天的,以1:10-13为宜。③选择晴好天气,均匀播种,播种后压实,及时覆盖薄膜。④水分管理:播种时要浇足浇透水分,一般三叶前必须严格控水,坚决不能浇水,以达到促根控苗防病的效果。⑤秧田追肥:中后期如有脱肥现象,要适当追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钾肥各3千克。
  四、优质水稻大田生产技术
  1.优质水稻移栽技术
  (1)插植方式。优质水稻插植方式宜采取宽行窄株的条栽方式,或宽窄行条栽。后者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有效受光量,提高光合生产率,有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扩大温差,降低温度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2)插植规格和密度。栽插时株行距要求在3×4(寸)或2×5(寸),低肥力田每亩移栽5.5—6万丛,中肥力田每亩移栽5—5.5万丛,高肥力田每亩移栽4.5—5万丛。杂交稻株行距要求3.3×6(寸)或4×5(寸)
  (3)适宜秧龄与栽插质量。在适期早插的基础上,注意提高移栽质量。插秧要做到浅、匀、直、稳。浅:即浅插,能促进分蘖节位降低,早生快发;匀,是指行株距规格要均匀,每穴的苗数要匀,栽插的深浅要匀;直、稳是指要注意栽直,即栽得浅又要求栽稳,不漂秧。
  2.优质水稻施肥技术。根据优质水稻的需肥持性及各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一般有以下2种施肥方法
  (1)“前促”施肥法。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能促进分蘖早生快发,确保增粒多穗。一般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O%-80%。其余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即全部施用。
  (2)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在栽足基本苗的前提下,减少前期施肥量,使水稻稳健生长,着眼于依靠主穗增产,本田期不要求过多分蘖。中期重施穗肥,以充分满足稻株对氮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穗大粒多;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长相,适当施用粒肥,一般在抽穗后5-10天每亩撒施尿素2-3公斤或每亩用尿素1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2公斤兌水100公斤做叶面喷施,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要达到前期早生稳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早衰、不过头。
  3.稻田水分管理技术
  (1)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与灌溉方法。在稻田返青期要保持一定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促进早发新根,加速返青。水稻分蘖期土壤水分在饱和含水到浅水层之间,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光照好、可促进分蘖早发、单株分蘖数多。稻穗发育期需水量最大,占全生长期需水量的30-40%,适宜采用水层灌溉。但淹水深度不超过10厘米,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出穗开花期要求有水层灌溉。 灌浆结实期宜采用间歇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使稻田处于水层与露田相交替的状态,做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
  灌水方法是以生理需水为基础,结合生态需水来制定,总的灌溉原则是有水活蔸。浅水分蘖,中期搁田,湿润长穗,干湿壮籽。
  (2)晒田的作用及技术。晒田时期主要根据苗数决定,即“够苗晒田”,当全田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即有效总茎蘖数)时进行晒田;晒田程度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和肥力高的田应早晒,其标准为,田边开大裂口,中间开“鸡爪裂”,叶片明显落黄:反之,应迟晒、轻晒或露田(晾田),轻晒标准为,田边开“鸡爪裂”,叶片略褪淡;晾田则只排干水,土壤湿润。
  五、优质高产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常见的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
  (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蔓延快,危害严重。防治不好会减产50%以上。当叶稻瘟中心病团出现时,每亩用生物农药10%枯草芽孢杆菌20—3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叶瘟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药;穗颈瘟以预防为主,在抽穗初期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病情严重的稻田应隔7-10天再用药1次。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在我市稻田发生较多。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轻微时影响谷粒灌浆,秕粒增加,严重时会引起稻株枯萎倒伏,产量损失很大。药物防治于发病初期每亩用72%农用链霉素15—2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白叶枯病一般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前5—7天喷雾防治,病情严重时,可连续喷施两次。
  (3)稻曲病。该病仅在穗部发生,危害稻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形成菌丝块,逐步增大,直径可达0.7-1.5厘米,包裹颖壳,形成墨绿色或黄褐色球状物。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在水稻孕穗至齐穗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可减轻该病的发生程度。三是药剂防治。每亩用20%井岗霉素40—50克兑水50公斤对穗部喷雾,稻曲病一般在抽穗前5-10天用药防治。
  2.常见的水稻害虫有:稻飞虱、粘虫等
  (1)稻飞虱。稻飞虱可以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①虫害规律。稻飞虱喜欢群集在稻株的基部,吸取稻株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雌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常造成大片水稻倒伏,轻者减产二三成,严重时可减产五成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②药剂防治。当百丛虫量达1000头,每亩用70%吡虫啉4—6克兑水50公斤,针对稻株中部下部喷雾。
  (2)粘虫。当百丛虫量达到10头以上时,于1—2龄期,每亩用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0—15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2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