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集中育秧技术要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扩大水稻生产规模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必要途径,而实行水稻集中育秧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实现农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实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有助于推进设施农业进步,是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水稻生产;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6.001
  1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术优势
  水稻集中育秧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有
  利于秧苗壮秧培育,奠定水稻高产基础,通常可增产5%~10%。2)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提高秧苗培育质量和秧苗培育标准,从源头上分散培育秧苗的风险。3)有利于对集中育秧进行田间统一管理,总共8个统一:实现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抛栽统一、施肥配方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田灌水统一、水稻收割统一和水稻稻谷订单收购统一[1]。4)有利于秧苗发生低位分蘖和秧苗早发,集中育秧的水稻具有发达的根系、抗逆能力强、不易倒伏的优势,而通过机插的秧苗,成穗率较高且缓苗期短。5)有利于提高良种覆盖率,有效解决秧苗品种多、品种乱、品种杂的问题,且效果明显,也有利于控减直播稻、麦套稻等粗放低效、高风险的栽培方式,对于机插秧的推广和粮食增产具有重要作用[2]。6)进行集中育秧后,机插秧可以按照季节要求进行集中插秧,进而实现适期的水稻栽插,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稻的均衡高产和水稻全年高产的目标。7)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农业发展。
  2 播种的技术措施
  2.1 播种前准备
  2.1.1 材料准备
  抛秧播前每667 m2备足353孔塑料软盘65~70片或308孔软盘75~80片,按每667 m2秧田准备长2.2~2.4 m的拱篾400根,宽2 m的农膜300 m。机插秧每667 m2大田备秧盘25(杂交稻)~32(常规稻)张,并按抛秧标准每667 m2备足够的薄膜和拱篾。
  2.1.2 秧田准备
  1)秧田选择。选择基础条件较好、排灌方便、运输便利、肥力中等的稻田,秧田按软盘秧田与大田1∶25、机插育秧田按1∶80的比例准备好秧田。2)秧田翻耕。秧田翻耕整平分2次作业。第1次在2月底或3月5日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老历年前进行第1次翻耕(俗称烤冬坯)。第2次翻耕整平在播种前3~5 d,结合翻耕整平,每667 m2秧田用25%的复合肥25~30 kg。3)秧厢规格。按1.5 m宽做厢,厢面用木板整平待摆盘播种,同时开好“三沟”,即厢沟(宽0.3 m,深0.15 m),腰沟(深0.2 m左右),每667 m2秧田至少要开1条“十”字型腰沟,围沟(深0.20~0.25 m)。
  2.2 苗床准备
  2.2.1 选择苗床
  苗床可选择地势平坦而较高、肥沃疏松、向阳背风、排灌条件好且周围无隐蔽的菜园或耕地。1 hm2大田需净苗床面积:大苗375~450 m2、中苗240~300 m2、小苗120~150 m2。大田与苗床的比例最好为80∶1,也可以是小苗40~50 m2、中苗25~30 m2、大苗12~18 m2。假如苗床选择的是稻田,要尽早对土壤进行腐熟培肥,在此过程中对土壤施无机肥和有机肥。可采用小拱棚或者中棚对再生稻和早稻进行育秧。
  2.2.2 苗床准备
  1)培肥。在水稻播种前或者冬季之前10~15 d,施用腐熟有机肥5~10 kg·m-2,施用优质猪粪1.5~3.0 kg·m-2,施用过磷酸钙150~200 g·m-2,并均匀翻耕混入10~15 cm的土层中。2)调酸。将土壤pH值调节至6.0以下,每降低1个pH值的单位,施用硫磺粉100 g·m-2,施用后再在10~15 cm土层内均匀翻入,最后用粪水肥泼湿床土。3)整細。播种前的3~5 d,施用尿素40 g·m-2,施用过磷酸钙150 g·m-2,施用氯化钾40 g·m-2,不能施用碳铵、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对于细床土,在开厢时要适量筛出沟土[3]。
  2.2.3 苗床平整
  1)要选择相对平坦、肥力条件好、距离灌溉车较近的旱田或水稻田。2)保证在播种前的30天左右进行翻耕,以每667 m2为45%的施肥基础施用基肥,基肥包括50 kg的复合肥和200 kg的有机肥,并且需要灌水,在平整过后高低差不能超过3 cm。
  2.3 水稻抛秧移栽技术
  2.3.1 品种选择
  品种应为高产、优质、抗倒伏性强的水稻品种,针对常规性早稻,每667 m2秧盘准备应为软(硬)盘30张,用种量为4 kg,而杂交早稻,每667 m2秧盘准备应为软(硬)盘25张,用种量为2.75 kg。针对中稻,每667 m2秧盘准备应为软(硬)盘2张,中稻用种量为1.5 kg。
  2.3.2 播期及用种量
  早稻播种时间为3月25日左右,晚到播种时间为6月20日左右。用种量分别为37.5 kg·hm-2和52.5 kg·hm-2。
  2.3.3 播种方式
  用播种机做好4个工序:铺土、洒水、播种以及盖土。播种机洒水时将底土浸湿无积水为宜,从而能保证水稻出苗时的水分,且盘内的水和气也会更加协调。播种机盖土时应以略浅为佳。
  2.3.4 精细播种
  1)采用机械播种方法。在播种前先进行种前调试,将秧盘内底土的厚度控制在2.0~2.2 cm。播种机对撒水量进行适当调节,保证盘底无滴水,种后能湿床土。常规性早稻播种量要保证每盘播干谷150 g,杂交早稻每盘干谷播种量为100 g,中稻干谷播种量为75 g,早稻的播种时间通常为3月15日。2)采用人工播种的方法,用1 kg水兑2 g敌克松进行喷雾消毒,再覆盖上籽土,厚度大概为3~5 mm,最佳方式为不见芽谷,然后浸润表土,用双膜进行覆盖,以达到保湿、增温的效果[4]。   2.3.5 暗化催芽
  播种后,将秧盘叠放在地势高且平坦的苗床旁,高度为25~30盘张,再用空盘倒扣在顶部。每一垛约为2 500盘,在秧盘的上部和周围用彩色条纹布进行覆盖,在四周也可用薄膜作围裙,提高盘内的温度。基于此,水稻出苗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中育秧能否成功,这一环对集中育秧有着重要的意义[5]。
  2.3.6 齐苗的盖膜(布)管理
  在苗床上铺好已经发芽的种盘,用土在硬盘外侧壅实,此法是为了减少盘内散失的水分,并及时利用蛇皮口袋进行覆盖,平盘水需要灌1次,并保证苗床在齐苗期的湿度。覆盖蛇皮布的时间通常为5~7 d,揭布要求为秧苗达到8~10 cm。应用白色编制袋布作为蛇皮布,宽度约为2 m,长度视苗床而定。通过研究,对覆盖物耗损、揭膜(布)和集中育秧盖膜(布)所需人工费用、秧苗栽插时的平均株高进行综合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
  3 揭布(膜)后苗床管理
  3.1 保温出苗和通风炼苗
  1)在高温度、高湿度的条件下促齐苗,保证大雨时田水能够及时排干。2)一叶一心时,晴天开档通风,傍晚时再盖好,在1~2 d后可天晴揭膜,夜晚炼苗,通风量也要随着加大。
  3.2 补水
  在齐苗揭布后,要浇1次透水,地面与硬盘盘底接触时紧密度较差,失水的可能性大增,平盘水通常需要2 d灌1次,还要确保中午不卷叶,夜露日灌溉,有利于秧苗扎根盘根。
  3.3 施肥
  一叶一心时施用断奶肥,以667 m2为单位尿素用量为5 g。移栽前的2~3 d施用钾肥,以667 m2为单位尿素用量为6~7 kg,保证盘面在施肥时有积水。
  3.4 病虫防治
  螟虫、灰飞虱、纹枯病以及苗瘟等病虫害是秧苗期需要进行重点防治。在秧苗期间,一定要主动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为大田防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注意要在傍晚施用药剂,尽量减少药伤出现的次数。
  3.5 适时移栽
  由于机械插秧的秧龄弹性较小,需要做到田等苗,不能出现苗等田的情况,并适时进行移栽。早稻和中稻的秧龄适宜天数分别为20~25 d和15~17 d,叶龄大概为3叶,每株高15~20 cm,备栽要求秧苗要齐苗并均匀。移栽的要求为随起、随运和随栽。
  4 结语
  在整个集中育秧过程中,水稻根系发育是育秧壮苗的基础,也是促根的前提条件。规范集中育秧的操作流程,保证土壤、肥料、水、气、温度等因素协调,秧苗就能色绿叶挺,苗茎粗壮,且也能达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因此,用好播种技术,对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卫星,朱德峰,林贤青,等.不同播量及育秧基质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28(1):45-48.
  [2] 沈建辉,曹卫星,朱庆森,等.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7-9.
  [3] 高广金.种粮必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于林惠,丁艳锋,薛艳凤,等.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73-77.
  [5] 邹建祥.水稻机插秧双膜育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9.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