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新型城市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几年我国的中学校园建设中,新型校园的概念被不断提及,本文以“合肥市第九中学新区工程设计”为例,突破从建筑本身研究建筑的传统模式,从校园的空间营造、文化塑造的发展理念入手探索符合个性化规划形态的新型校园。
  关键词 新型校园;文化塑造;空间营造;规划形态;建筑造型
  引言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阶段,一个好的学校,应能摈弃既有教育建筑的定式,回归校园文化本真,不仅满足全面功能需求,还要拥有多样性的建筑场所,让学生们在成长中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
  1 项目概况
  合肥市第九中学新校区工程位于新站高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42669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57100平方米,学校规模为99个普通教室,36个兴趣教室,约3564学生[1]。
  2 设计构思
  2.1 文化塑造——现代书院、文化聚落
  合肥市第九中的前身最早为 “横渠书院”,继改“庐州书院”,后为“庐州中学堂”,历经七朝,逾两百余年,为百年名校。着重研究传统书院的布局形态,以“书院”与“聚落”布局,以“建筑”与“院落”构筑图底关系,塑造出“聚落”“院落”“街巷”“建筑”的递进关系。
  2.2 空间营造——百年树人、累累硕果
  以“树形”构图营造景观体系,布局形似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寓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学精神;院落、景观节点穿插其中,宛如累累硕果。
  2.3 规划形态——一心两轴、文化传承
  校园围绕中心花园及南北“文化轴”、东西“历史轴”布局,创造出一个舒展、开朗的校园空间形象[2]。
  3 规划设计
  3.1 总体布局:“一心、两轴、三区”
  “一心”:校园中心花园是校园的中心绿肺,各区有机环绕其布置。
  “两轴”:南北向主轴“文化轴”,串联起校园主广场励学广场、教学区、中心花园、生活区及启明广场。东西向次轴“历史轴”,通过历史文化展廊、校友文化园地,串联起教学生活区与体育运动区。
  “三区”:教学区位于北侧,正对形象主入口;生活区位于南部,毗邻家长接送出入口;运动区位于东部,利用地形高差,场地规整独立。三大区块通过两轴一心互相串联,形成有机整体。
  3.2 交通组织:人车相对分行,便捷安全
  校园形象主入口位于主干道淮海大道,车行交通主入口位于城市支路临涣路,方便家长接送,减小对城市主干道的影响。地下停车库位于运动场下,主次入口处均设置停车接送区。
  校园人行系统,通过架空、廊道、庭院、广场,形成一个四通八达、高效便捷、全天候的人行系统。人车分流,便捷高效。
  3.3 营造活力空间,提高学生活力
  设计中注重教室内外的互动和交流。采用串、连、引、纳的手法,打造立体的活力空间。院落与外部空间互相渗透,院外有院,园中有园,相映成趣。
  3.4 绿化景观——“一心、两轴、多点”,“树”形体系,营造花园式校园
  “一心”:校园中心花园绿化,是校园的绿肺,采用大面积中心绿化景观。
  “两轴”:南北向主景观轴串联起主入口广场、中心花园及次入口广场以及南侧城市公园,引入南侧城市公园景观。东西景观次轴通过历史文化展廊、校友文化园地延伸至运动区,历史文化展廊设置传承九中历史的古牌坊及历史文化展示设施,展示九中悠久历史及校友风采 。
  “多点”:教学、生活组团内部形成多重庭院,根据不同的场所分别以:桃、李、竹、榉及真、知、实、事点题。寓意九中人杰地灵、桃李满天下的办学成就,打造层次分明、四季皆景的花园式环境[3]。
  4 建筑造型
  合肥市第九中学新区工程设计既体现文脉历史,又兼具时代创新性,造型上传承现九中设计语汇,通过比例与尺度的推敲,体现了现代校园的时代性。植入木质格栅、廊架、纹饰、花格屏风等建筑细节,增强建筑的细腻度,体现文化性与精致美。教学楼组团造型上形成一个个书院,向历史中的“庐州中学堂”致敬,体现名校的历史文化性。图书行政综合楼立面富以“知识殿堂、智慧之门”的寓意,表达了对学生勤奋求学的勉励。
  5 结束语
  本文从文化塑造、空间营造、规划形态、建筑造型出发,旨在营造一所诗意书院的现代校园、一所地域文化的人文校园、一所以人为本的新型校园。通过对合肥第九中学新区工程设计的研究,总结出新型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特点,对我国将来新型中学校园的设计和探索具有指導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梁卫林.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1):82.
  [2] 刘玮菁.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1):15-16.
  [3] 黎新东.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4):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6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