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組与实验组,50例/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护理表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风险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为8%,而实验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介入护理标识管理,促使医护人员清晰手术的每一环节,了解患者具体情况,降低手术室护理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标识已成为各大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一项重要制度。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通过标识对患者的个人情况、病情、用药方案及手术流程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核对,以便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根据标识提示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和护理方案。与此同时,护理标识制度的介入,也提示了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每一个手术环节的所需注意和所使用的手术器械,为手术治疗节约了时间。并根据相关的护理标识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效果。因此,本文针对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做出以下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50例/组。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29例,年龄均在18~55岁,平均年龄(51.35±4.11)岁;实验组患者男25例,女25例,年龄均在27~59岁,平均年龄(54.28±4.98)岁。两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并对其传染性疾病进行筛查,均无任何异常。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姓名、性别和手术前各项基本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流程、护理方案和注意事项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介入护理标识管理,其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在手术前对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手术主治医生、护理团队、病情、药物过敏史以及用药方案等信息进行核对,并以标识卡的形式悬挂于床位,方便医护人员的监测和查看。
  第二,在手术室实施手术时结合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手腕标识带进行标注。例如,老年患者采用红色手腕标识带,中年患者采用橙色手腕标识带,青年患者采用黄色手腕标识带,年龄较小的则采用绿色手腕标识带。以便手术室临床主治医生根据手腕标识,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与治疗。
  第三,护理人员也应要对手术室内各项器械进行标识和标注,根据每一次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设备进行标明,以方便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方便确认和查找。
  第四,在开展手术前需要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内及患者的情况标识做最后的确认和核对,一旦发现标识不明的情况应立即核查和更改。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两组患者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案模式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用药错误、意外事故以及患者切口是否发生感染等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患者手术室风险管理的风险发生概率做出判断和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介入不同护理模式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为8%,而实验组患者发生风险概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它不仅与手术科室相连接,也涉及输血、麻醉、监护等环节。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它是手术室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前提,为降低手术室风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增加了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也会因细节的疏忽造成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而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同时也极易引发不良事件,影响医患关系[2]。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风险发生的概率。临床上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了护理标识管理,对整个围术期需要的准备工作、病人信息、手术室器械和用具等一一核实和标注,帮助临床手术医生方便确认,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手术错误的发生。在护理标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详细标注。它帮助了医护人员在手术开展前对患者个人情况、用药及过敏史有了详细的了解,便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其次,根据患者年龄和手术部分在手术室中对患者进行标识区分,有利于医生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时的区分和照顾;最后,针对手术室环境标识的标注。不仅可以方便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对所需手术器械和用品一一核对,缩短手术时间,也对手术室环境的需求起到警示作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护理标识的介入,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风险,规范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
  综上所述,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后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概率为8%,而介入护理标识的实验组患者风险概率为2%。由此可见,护理标识是保障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且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军.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6+10.
  [2]李波.观察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8):102-103.
  作者简介:曾彩辉,1989-11-11,女,汉族,广西钦州市钦南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7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