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具体做法
  自2006年以来,我校确定以“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学校办学特色,我们一边探索一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以特色教育活动为载体,突破制约创特发展瓶颈
  1.广泛寻找民间艺人,挖掘民间文化艺术
  2.寻找到民间文化艺人,给我校创特工作吃了定心丸
  通过挖掘、推荐、评比,我校成立了风炉、月饼、竹编、祭月贡品、折纸、废物利用、山歌和彩调8个民间文化艺术社团。寻找到了民间艺人,成立了民间文化艺术社团,对推动我校即将实施的“传承民间文化艺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文化品位
  在创特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文化内涵。举办了相应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评比,并把获奖的作品展示在橱窗里。通过开展以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染了学生,熏陶了学生,让学生学习老一辈艺人对民间文化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更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张扬和升华,学生初步懂得了劳动光荣,知识宝贵。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营造浓郁的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环境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文化底蕴浓厚的校园文化氛
  围,我校确定以“墨香古校幸福人生“为校园文化主题。为了能更好落实这一主题,把学校的整体色调设计为古色古香的仿古色调,把具有学校标志性古榕的榕树台的栏杆也设计为仿古松树柱,还设计了大理石制成的水写台;同时把老师整理好的有关古镇的宣传资料以专题橱窗呈现。古镇专题宣传橱窗的内容有:古镇简介,民俗风情,特色美食,旅游景点等方面的介绍。从古镇专题橱窗宣传,让学生了解古镇地理位置特点、历史发展、历史人物及家乡远近闻名的八宝饭、龙碰、五色饭、白米饼等美食的传奇故事及制作方法;了解了古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春節民俗巡游、中秋祭月、山歌、彩调以及风炉手工艺术品;同时让学生欣赏古镇骑楼、古坡石岩壁画、古镇东西城楼,五大会馆等名胜古迹。
  此外,我校创建了民间艺术展室,展览学生优秀作品。还充分利用师生亲手制作的绣球、七彩粽、纸伞、扇子、簸箕、箩筐、背篓等民间手工艺作品来装饰怀智楼的楼道;同时,利用学生做好的折纸及剪纸作品来装饰我们的教室。通过以上的设计及装饰布置,靓丽校园,陶冶情操,不仅为美丽校园的创建添加浓重的一笔,更是为师生营造了浓郁民间文化艺术的环境。
  (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夯实学生学习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
  为了帮助师生拓宽对古镇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地方课、班队会等阵地进行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邀请怀远镇关爱下一代委员会主任、古镇文人黄汉昌同志进校给师生讲述古镇的历史发展史,古人流传的传说故事,古镇名人故事,民俗
  风情。邀请宜州区文工团的山歌、彩调专业研究人员及演员进校举办刘三姐山歌、彩调知识讲座及表演相应的节目;请怀远镇旅游社的解说员到学校解说古镇景点;老师带学生到古镇的五大会馆旧址参观。通过组织以上活动,让师生更深入了解家乡辉煌的历史,古镇人文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同时还进行弘扬国文经典美德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理想教育与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相结合,达到了既掌握民间文化艺术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愿意成为家乡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人的愿望及具有为此做出奉献的精神。
  二、显现成效
  总之,创特工作对学校其他工作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在创特期间,学校取得了相应的奖项和荣誉:
  2006年审批为“宜州市刘三姐文化艺术传承培训基地”;
  2009年获河池市教育局授予“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2011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先进学校”;
  2012年校彩调剧《王三打鸟》登上宜州市春晚;
  2013年获评为“自治区语文课改先进单位”;
  2016年我校成为浙江大学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实践基地;
  2017年秋季学期承办宜州市“义均”工作现场会;
  2018年我校的创特工作在宜州区新闻联播和河池新闻中播出。
  2018年宜州区青少年实践基地将组织国际儿童夏令营的儿童与我校学艺学生拜师学习古镇民间艺术。
  三、问题思考
  民间文化艺术是一种品类宏富、内涵深广、载体独特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是知识的百科全书,是民俗事象的贮存库。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为促进创特工作得以持续发展,我校决定对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在于组织和实施,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了让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落到实处,我校虽然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构思、策划、培训与指导工作;
  2.成立以特长教师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编写小组;
  3.教导处根据学生爱好,教师能力确定校本课程学习小组,安排校外指导教师、跟班老师及学生的学习时间;
  4.由领导小组对各组的教与学进行监控,及时为教师排忧解难,并推广成熟的经验和方法;
  5.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家长进行汇报,争取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6.各组对本期的资料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并拟定活动总结。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激发师生创造的潜能,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关注课改,我们深深尝到了全面实现了课程开发和学习方式转变双赢的甜头。同时,我们也感受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全新的事业,目前,我校此项工作仅处在组织好相应的教学活动,做好收集原始素材阶段。为了使传承民间文化艺术这一德育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体现科研价值,我们将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2785.htm